讀音:[jīn][guān][qín]
部首:矛
五筆:CBTN
釋義:[ jīn ]
1.憐憫;憐惜:~憐。
2.自尊自大;自誇:驕~。不~不伐(不自大自誇)。
3.慎重;拘謹:~持。
[ guān ]
1.同“鰥”。
2.同“瘝”。
[ qín ]
古代指矛柄。古時候,矜是壹種武器,形似矛,但無刃、不可殺傷,宮廷裏用作儀仗使用,用於迎接國之貴賓。古文獻《越絕書·外傳·記地傳》中記載:“句踐伐吳,霸關東,從瑯琊起觀臺,臺周七裏,以望東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居無幾,躬求賢聖。孔子從弟子七十人,奉先王雅琴,治禮往奏。句踐乃身被賜夷之甲,帶步光之劍,杖物盧之矛,出死士三百人,為陣關下。孔子有頃到越。”文中提到勾踐杖持的“物盧之矛”(亦稱“屈盧之矛”),就是所謂的“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