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諾的拼音是什麽

諾的拼音是什麽

諾的拼音如下:

“諾”讀作“nuò”

“諾”為訁字旁,除部首外筆畫8畫,總筆畫***10畫

諾,形聲字。《說文》:“諾,?也。從言,若聲。”“?”即答應之“應”字,本義是順從、答應。《說文》卷六_部“_”的籀文應當是這個字的本字,它是由商周古文字分化出來的壹個字,本像以手理發,使其通順之形,用來表達“順”義。

加“口”就是“若”,表示“答應”。劉心源所謂“若即諾之古文”是有道理的。“若”形體訛變,本像兩手理發的形體在秦文字中變成了“州”字頭和壹只手——“又”,《說文》誤置卷壹“_”部,訓為“擇菜”,這是不對的。

但其音讀無疑是正確的。既然文字訛變到如此程度,在“若”前加上“言”旁以表示‘若”的本義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從帥、從右的“若”僅見於戰國晚期的秦文字,“諾”的出現會更晚壹些,有可能是個“漢篆”。

古文:諾。

《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囊入聲。《說文》:_也。《玉篇》:答也。《正韻》:應聲。《詩·魯頌》:莫敢不諾。箋:應辭也。《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

又《投壺》:大師曰諾。疏:承領之辭也。《吳誌·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

又《韻會》:以言許人曰諾。《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論語》:子路無宿諾。《史記·季布傳》: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老子·道德經》:輕諾必寡信。《荀子·王霸篇》:刑賞己諾,信乎天下矣。註:諾,許也。己,不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