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有壹個“世界動植物王國”,亞馬孫熱帶雨林,也稱亞馬遜雨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熱帶雨林。這裏也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帶之壹,在這裏,所有的生物都保持著最自然的狀態。
早在9世紀末,壹位英國自然學者曾統計,***有14712種動物,其中8000多種尚未為人所知。而現在已知的動物和鳥類超出了10萬種,可能還有幾百萬種正等待著人們去發現。
而我們要說的,就是生活在這裏的兩種蛙類,壹種是外表非常美麗的毒箭蛙,另壹種則是有著透明身子的玻璃蛙。
外表美麗的毒箭蛙
越漂亮的女人越危險,這句話可說的太對了!畢竟美麗的事物都是帶刺的,不然被褻瀆了怎麽辦?毒箭蛙就有著美麗的外表,但是,如果因此就小看它。就大錯特錯了。在它美麗的外表之下,卻是毒性最強的物種之壹 。
毒箭蛙體型很小,最小的只有1.5厘米,個別種類也能達到6厘米。其屬於兩棲蛙類動物,主要分布在巴西、圭亞那、哥倫比亞和中美洲的熱帶雨林中。別看它體型很小顏色卻非常鮮艷,通常是黑色與鮮紅、黃、橙、粉紅、綠、藍的結合;在四肢上布滿了彩色的鱗紋;由於腳趾上存在吸盤,也善於攀爬。
毒箭蛙通常棲息在鳳梨科植物的葉片上,因為鳳梨科植物輪生的葉片的構造,正好可以形成壹個小“池塘”,所以就給毒箭蛙提供了壹個良好的發育場所。當雌雄毒箭蛙交配後,雌蛙就將卵產在積水處,等卵發育成蝌蚪,雌蛙就會把小蝌蚪帶到“小池塘”,讓其繼續生長發育。
毒箭蛙的毒性特別強,據說它釋放壹次毒液足以殺死數十人。毒性最強的當屬哥倫比亞艷黃色毒箭蛙了,除此以外,毒性較強的的還有藍寶石毒箭蛙、黃金毒箭蛙、草莓毒箭蛙。
在古時候,人類曾用毒箭蛙的毒汁去制造武器,比如毒箭。印第安人曾用鋒利的針將蛙刺死,再放到火上烘,毒液就會滲出來,再將箭頭塗上毒液,毒箭便制成了。
透明的玻璃蛙
首先與毒箭蛙相比,玻璃蛙沒有鮮艷的外表,也沒有毒性。從名字看,玻璃蛙肯定和玻璃有些相同的特征。當然不是說玻璃蛙和玻璃壹樣硬,而是玻璃蛙有著透明的身體。壹眼望去,它全身都是綠色,而腹部的皮膚是透明的。
當玻璃蛙所處的背景是淡黃綠色時,其腹部就會變得像玻璃壹樣透明,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身體構造,比如心臟、肝臟以及消化道。
其次,玻璃蛙體型也很小,只有2-3厘米長,眼睛大而突出,背部顏色比較深,呈灰綠色;四肢比較修長,也具有吸盤,是叢林中厲害的攀爬高手。玻璃蛙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馬,有些物種還分布在亞馬孫盆地及奧裏諾科河盆地、圭亞那盆地、巴西東南部和阿根廷北部。
然後大部分成年的玻璃蛙都生活在樹上,繁殖季節會沿河流生活。同毒箭蛙不同,玻璃蛙是在葉片上產卵,當卵孵化後,會掉入水中,直到長出四肢再爬到樹上生活。
最後,由於身體特性,玻璃蛙與毒箭蛙相比,玻璃蛙擅長隱藏,是最好的隱藏高手。綠色和半透明的身體使它們很容易隱藏在綠色葉子之間,不仔細觀察的話,很難發現它們。尤其是在陽光照耀下,便可以與周圍環境融為壹體。
像玻璃蛙這種身體透明的現象,在自然界十分罕見,雖然後來我們也發現了玻璃魚、透明魚等壹些動物,但是到現在,為什麽這些動物的皮膚是透明的,對我們來說依舊很神秘。
毒箭蛙和玻璃蛙帶給了我們壹場完美的視覺盛宴,但是,現在的亞馬孫雨林也面臨著眾多環境問題,這將直接影響到生物資源的存活。
亞馬孫雨林環境問題
首先是森林砍伐。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定居的亞馬孫雨林人口就開始增長,因此居民伐林取木或開辟牧場及農田,致使雨林急遽減少。自1970年到2014年的40余年間,盜采亂伐現象已使近76.3萬平方公裏的亞馬孫雨林消失殆盡,面積相當於大約兩個德國。
其次是洪水泛濫。亞馬孫河季節性的降水使亞馬孫河和其支流經常泛濫,在雨季,亞馬孫河淹沒了幾十萬平方公裏。
然後是幹旱影響。曾在2005年,亞馬孫經歷了10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由於大量砍伐森林,導致亞馬孫河幹旱,迅速將整個地區推向壹個“引爆點”,屆時雨林將無可挽回地開始死亡。森林已站在沙漠化的邊緣,將對全球氣候帶來災難性影響,世界可能滅亡。
最後是全球變暖。當森林被破壞後,不僅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傷害,被破壞後的植物釋放出的碳元素可能會加速全球暖化。據了解於1975年至1996年間,亞馬孫雨林的每1公頃面積每1年估計積存達0.62±0.37噸碳元素。因火災而對亞馬孫雨林造成的去森林化,使巴西成為其中壹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地方之壹。巴西每年排放約3億公噸二氧化碳,當中2億來自砍伐及焚燒亞馬孫雨林。
總之,我們在看到這些美麗、奇特的動物之時,我們也應該反思,既然大自然創造了這麽多神奇的生物,我們為什麽不在喜歡它們的同時,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