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枉過正的意思是:矯枉彎曲的東西超過了限度,使其又彎向另壹邊;比喻糾正事物的偏失、錯誤過了頭,而陷入另壹種偏失、錯誤之中。
壹、矯枉過正的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
二、矯枉過正的成語出處:
“《春秋》為人不知惡,而恬行不備也,是故垂累責之,以矯枉世而直之。矯者不過其正,弗能直,知此而義畢矣。”——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
三、矯枉過正與畸輕畸重的成語辨析:
“矯枉過正”與“畸輕畸重”意義相近,兩者皆有事物發展不均衡的意思;區別在於“矯枉過正”強調的是糾正錯誤超過了正常合理的範圍,結果又產生新的錯誤;“畸輕畸重”強調的是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公正或者事態發展不均衡。
四、矯枉過正的成語用法:
“矯枉過正”指矯枉彎曲的東西超過了限度,使其又彎向另壹邊;比喻糾正事物的偏失、錯誤過了頭,而陷入另壹種偏失、錯誤之中。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賓語、分句。例:
1、“而藩國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矯枉過其正矣。”——東漢·班固《漢書·諸侯王表》第十四卷。
2、“琨避違過甚,父名恭懌母名恭,心並不得犯,時鹹謂矯枉過正。”——唐·李延壽《南史·王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