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作為壹種快速進入市場的雞,在給肉食雞餵藥的時候要註意什麽要素呢?那麽下面壹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給肉食雞用藥要註意什麽,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給肉食雞用藥要註意什麽
壹、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用的藥物:如氯黴素、痢特靈,同時禁止用性激素類、氯丙嗪、甲硝唑等作為促生長藥。
二、在整個飼養期禁止使用下列藥物:克球粉、球蟲凈(尼卡巴嗪)、滅霍靈、氨丙啉、枝原凈、喹已醇(快育靈)、螺旋黴素、四環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惡啉。
三、肉食雞25~30日齡內可用如下磺胺藥物(30日齡後禁用):復方敵菌凈、復方新諾明。
四、肉食雞送宰前14天禁止用下列藥物:青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
五、肉食雞宰前14~7天根據病情可繼續選用如下藥物,其藥量按規定要求使用:土黴素、強力黴素、北裏黴素、紅黴素、恩諾殺星(普殺平、百病消)、環丙殺星、氧氟殺星、泰樂菌素、氟哌酸。
六、預防球蟲病可選用如下藥物,宰前7天停藥:二硝苯酰胺(球痢靈)、氯苯胍、拉沙裏黴素(球安)、馬杜拉黴素(加福、球殺死)、三嗪酮(百球清)。
七、送宰前7天停用壹切藥物,最後1周所用飼料必須不含任何藥物。
八、禁止使用所有激素及有激素類作用的藥物。
當前肉食雞病毒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狀況與應對措施目前,肉雞呼吸道疾病發生較為普遍,死亡原因多為支氣管堵塞和肺炎導致的窒息死亡。本病病因多樣性、病程長,難徹底治療,是本病主要特點。本病發生後引起雞群采食量下降,料肉比增高,並容易激發大腸桿菌感染,增加死淘率,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流行特點:該病癥的發生有壹定季節性,夏季發病相對較輕,秋、冬、春季均是高發季節,尤其是季節交替和氣溫多變時,發病率較高。
具體發病過程情況分析:
1、發病早的在10日齡左右即可出現呼吸道癥狀,主要原因是經過新城疫首免後,由於免疫反應和疫苗對呼吸道的刺激引起體內支原體和衣原體的大量繁殖。從而出現甩鼻兒、咳嗽等呼吸道癥狀,但很少死亡,此時單純用大環內酯類藥物進行治療往往不能完全康復。
2、14日齡法氏囊疫苗免疫後:往往會造成呼吸道癥狀的加重並伴有腹瀉,使用常規治腸道藥和治呼吸道藥效果不佳,死亡開始出現。
3、21日齡新城疫二免時:由於雞呼吸道和腸道病沒有消失,養殖戶心裏開始懼怕免疫接種會導致雞群病毒呼吸道疾病的暴發,而把應當免疫的最佳時間不斷推遲,部分養殖戶幹脆放棄,轉而采用抗病毒藥配合抗菌藥物進行治療,把希望寄托在藥物上面,結果錯過最佳免疫時間。往往這批雞的健康狀況差強人意。部分強免養殖戶的雞群在二免新城疫後,造成雞群病毒呼吸道疾病的暴發(咳嗽、呼嚕、怪叫等),而且暴發伴有包心包肝的大腸桿菌感染,死亡迅速上升。
4、4-5周齡的雞群表現更糟糕:呼吸道癥狀表現嚴重(怪叫、呼吸困難、窒息),排黃白綠色稀糞,死亡居高不下,此時需采取抗病毒藥配合抗支原體,大腸桿菌的藥物。若此時疾病還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往往導致養殖整體失敗而提前出欄。
發病原因與分析:1、飼養管理不良:
A、 通風不良:a、過大:冷應激?感冒;過小:舍內空氣質量差?呼吸系統受損。由於標準化雞舍排風系統設計的不合理或使用不當,造成雞舍內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嚴重超標,刺激呼吸道粘膜,使肉雞呼吸道發炎、出血,導致第壹道免疫屏障機能喪失;舍內空氣中的灰塵、絨毛、皮屑等漂浮物攜帶著大量病菌附著在氣管、支氣管、肺部、氣囊內,逐漸形成氣管栓塞、氣囊炎、肺炎等癥。
B、濕度低:標準化雞舍暖風爐供暖、風機向外排風換氣,送入雞舍內空氣為幹熱風,造成肉雞氣管、支氣管在呼吸過程中大量水分流失,氣管壁絨毛枯萎脫落,機體的第壹道免疫屏障受損;又因雞舍內濕度過低,導致雞舍內的懸浮物(灰塵、雞自身脫落的絨毛、皮屑)超標、並攜帶大量病原菌,經過呼吸長驅直入,引起支氣管、肺部及氣囊的感染,破壞呼吸系統,導致呼吸道病的發生。
C、 缺氧:雞舍進風口設計不合理,或者為了保溫而減少進風口的空氣流量,使雞舍內的雞長期處於缺氧狀態,雞群長期缺氧,心、肺長期處於高負荷工作,引起肺臟發炎、變黑,導致雞群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2、疾病因素:
A、經實驗室診斷證明,本病多與禽流感H9亞型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非典型ND、大腸桿菌、支原體、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有關,不是單壹病原體引起。
B、各種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的機體發育不良和免疫抑制,可導致疫苗免疫失敗和機體抵抗力下降。如禽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病(RE)、馬立克氏病(MD)、禽白血病(AL)、腺肌胃炎、黴菌及其毒素等。
3、免疫因素:
A、疫苗質量參差不齊,或所用疫苗血清型與當地流行毒株不匹配,不能起到很好地保護作用;
B、疫苗使用方法或接種途徑不合理;(免疫劑量過大或過小,應滴鼻點眼?卻飲水)
C、免疫程序制定不合理:免疫次數過多或過少;
D、疫苗運輸與保存過程中出問題:活苗-滅活,油苗-破乳等;
最終導致免疫失敗:免疫不好的雞群,免疫應答水平肯定不高,抗體水平低,抗體離散度大,抗體維持時間縮短,致使AI、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非典型流行或爆發。
4、家禽特殊的生理結構和呼吸器官導致呼吸道疾病易發:
A、雞沒有膈肌,胸腔和腹腔直接相通;
B、氣囊是禽類特有器官,***9個,與肺臟直接相通。形成?氣管-肺臟-氣囊-骨骼?相互連通的結構特點,使機體內部環境形成了壹個半開放的系統。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極易通過上呼吸道、肺臟、氣囊侵入骨骼,進而造成機體的全身性感染。
臨床癥狀:初期:
以甩鼻、咳嗽為主的輕微呼吸道癥狀。雞群飲水、采食等基本正常,不會出現明顯雞只死亡(0.1%-0.3%/天)。
中期:
呼吸道癥狀加重,出現明顯的咳嗽、呼嚕。病雞精神沈郁,發燒,采食量下降(10%-20%左右),排幹糞或帶水稀糞,死亡數量逐步上升(0.3%-0.5%/天)。
後期:
病雞呼吸困難,怪叫、窒息,雞群死亡數量迅速增加,雞群采食量下降明顯30%以上,死亡率可達0.5%-2%左右/天,甚至更高。
剖檢變化:初期(24h-48h):
剖檢可見胸、腹部氣囊由少許的白色氣泡或黏液,氣管喉頭部潮紅或有少量黏液。
中期(48h-72h):
氣囊渾濁增厚,有黃色的纖維素性滲出物,氣管環充血、出血,肺臟充血、出血顏色變深,支氣管有粘液。
後期(發病72h以後):
出現氣囊炎、支氣管栓塞、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癥狀,肺臟出血、水腫、壞死呈紫黑色。
註:
綜合防控措施:
1、定期合理消毒,控制舍內外病原微生物的數量。
2、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科學免疫接種。
3、加強飼養管理,控制好舍內溫、濕度和通風等。
4、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免疫抑制性病因的發生。(使用芪貞增免顆粒)
5、準確掌握發病時機,選擇敏感藥物,科學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