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廣武城的簡介

廣武城的簡介

廣武城建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於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據《代州誌》載:廣武 城位於山西省山陰縣境內,“洪武七年(1374)建,萬歷三年(1575)重建,周三裏有奇。”

舊廣武,位於縣城南40公裏、雁門關外勾註山下,城外就是漢墓群,是山西省現存最完整的古城之壹。舊廣武雄踞關口,南接長城,對峙敵樓,想望烽火臺,進可攻退可守,是中國歷史上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發生戰爭的重要據點。據《遼史》記載,舊廣武始建於遼、金時期,為雁門關前的防禦據點。今存完整城墻系明、清加修。古城城墻周長1652米,城墻高8米,下寬5米,上寬3米多,外表全部磚砌,石條做基。最上沿矮墻置垛口、望洞和射孔。整個城墻***施馬面16座,馬面緊貼墻體,雄偉穩健。城墻東、南、西設城門,不置北門。原城門上有門樓,已遭破壞。城內街道建築布局基本保留原制,為四街八巷。舊廣武城墻上有壹株古榆樹,城西南有兩株古柏樹,均蒼勁茂盛,歷數百年風雨。最為奇特的是,在壹株香柏的枝椏處,還寄生著壹株枸杞,和諧相擁,融為壹體。

新廣武建於明洪武與萬歷年間,位於雁門關北3公裏處,是內長城防禦體系內的重要設施。新廣武直接扼守勾註山之咽喉,是鎖鑰中原的北大門和戰略要點,歷來為兵家之爭、短兵相接的戰場。原來的新廣武城也有高10米的城墻,底寬5米,石條做基,通體包磚,是固若金湯的城池。古城內設東關、南關、大北關、小北關四道關門,大北關關樓上有石碑“三晉雄關”字樣。城內有甕城、中城、南甕城三道防線組成,中城狀如簸箕,南甕城形似鬥狀,故有“金鬥銀簸箕”之稱,意即城防堅固。

2006年05月25日,廣武城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