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烏紗帽是什麽意思

烏紗帽是什麽意思

烏紗帽是古代官吏戴的壹種帽子。

烏紗帽最早起源於東晉時期,但作為正式官服的壹部分,烏紗帽的使用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到了宋朝,烏紗帽上還加上了“雙翅”,成為了官員身份的象征。明朝以後,烏紗帽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

烏紗帽最初是壹種民間常見的便帽,後來被引入到官員的服飾中。它的名稱來源於帽子的顏色,通常是黑色的。烏紗帽的形狀較為簡單,通常是圓頂的,帽檐較寬。它的制作材料多為絲綢或麻布,質地柔軟舒適。

在古代中國,烏紗帽是官員身份的象征。官員戴上烏紗帽後,就表示他們具有壹定的權力和地位。烏紗帽的使用也有壹定的等級制度,不同級別的官員戴的烏紗帽有所區別,可以通過帽子的形狀、裝飾和顏色來辨別。

烏紗帽在古代官員的儀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官員在參加各種儀式和慶典時,戴上烏紗帽,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烏紗帽的使用不僅是壹種禮儀上的規定,也是對官員的壹種榮譽和尊重。

烏紗帽的制作工藝

1、樣式

早期烏紗帽的形狀不固定,有的卷成荷葉形,有的象屋宇狀,有的還伸出兩個黑紗耳朵。宋初,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了壹個翅,形成了長翅烏紗帽。明朝的烏紗帽則與唐宋時期的“襆頭”相近,前有半圓的頂,後腦部位有後山突起,呈前低後高的臺階形,兩旁有展角,以紗為外表而塗以黑漆,以便固定成型,可以自由方便地戴上或脫下。

2、材質

最早的烏紗帽並非全是黑色,晉朝時的高筒紗帽,貴族們是用白紗制作,品職低下的官員才用黑紗。到了明朝,朝廷官員才全部都戴烏紗帽。

3、工藝

烏紗帽起初是用藤編織,以草莖為裏,紗為表,再塗上漆。後來官員用烏紗帽時,由於紗經過塗漆後堅固而又輕便,於是去掉藤裏不用,又在紗帽上“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烏紗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