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8日前後,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只有真正了解節氣,才會發現每個節氣背後都藏著幾千年來人與自然抗爭***存的生活智慧,也可以讓現代人更好的應對天氣的變化。
壹、雨水的由來:
從氣象學角度來講,太陽到達黃經330°時,太陽的直射點開始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並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形成降雨。這也就是降水增多的原因,也是雨水名稱的來歷。
而在古代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這樣解釋雨水的:“正月中,天壹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文中的雨水,表示兩層意思,壹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春天壹月的中旬,天地間的會產生看得見的滋潤的水汽,春為木之屬,而春木想要展開就必須要水的滋潤,所以立春之後便會來壹場滋養春季的雨水。而且東方來的暖風會解散天空冷氣,冷氣便會消散成為了雨水。
二、雨水的三候
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
壹候獺祭魚。
因為雨水時節,水中魚兒開始活躍多了起來,水獺也要為繁育後代多吃壹些魚,所以它們捕到魚以後會先擺放於岸上,等到壹定的數量,它們會直立起來,用上肢整理獵物,這種畫面像極了人們在進行隆重的祭祀,所以人們就將這種行為被稱為“獺祭”。
二候鴻雁來。
雨水時節,北方的氣溫逐步回升到適宜大雁生存的溫度,大雁遂始北遷。這時候就能看到大規模飛回北方的景象,所以就有了雨水時節日鴻雁來。
三候草木萌動。
雨水時節溫度回升,地面溫度開始適宜草木的生長,再加上雨水的滋潤,所有草木開始恢復生機發芽生長。
三、雨水時節的農事活動:
1、蔬菜農事
雨水時節雖然陽氣漸升,天氣回暖,但常伴有“倒春寒”,天氣寒冷時,既要加強防凍保暖,也要適時通風換氣,防止悶壞秧苗。淮河以南地區,雨水較多,還要做好農田清溝瀝水和中耕除草,預防濕害爛根等現象發生。
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壹般較少,常不能滿足農作物的需求。若早春少雨,雨水節氣前後應及時春灌,可取得較好效果,即常說的“春雨、春水貴如油”。
2、果樹農事
雨水的到來不僅僅草木開始煥發生機,病蟲害也開始活躍,所以要及時清掃果園的落葉、病果、病枝,蟲果、雜草、廢棄果袋和雜物等,並集中深埋或燒毀處理,消滅其中潛藏越冬的病蟲。還要及時的施肥以免恢復生長時,養分不夠,新生枝條脆弱。
3、培土耕地
春季是春耕播種的重要時候,必須要準備充足的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等農用生產資料,修理好所需要的農機器具,準備春耕。華南地區雙季早稻育秧工作此時已經開始,為防忽冷忽熱、乍暖還寒天氣對秧苗的危害,應註意抓住“冷尾暖頭”天氣,搶晴播種。
每個節氣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對氣候天氣的記錄和標簽,而是通過節氣的更叠讓妳能更清晰的感受到時光的流逝,讓每個階段都能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