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宋詞三百首 , 元宵節抒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蠟燭在風中燃燒,夜露浸濕了花燈,街市上燈光交相映射。皎潔月光照著屋瓦,淡淡的雲層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飄然欲下。衣裳是多麽精致素雅,南國少女個個都細腰如掐。大街小巷簫鼓喧騰,人影攢動,條條路上幽香陣陣。
不由想起當年京城的燈夜,千家萬戶張燈結彩如同白晝。姑娘們笑盈盈出門遊賞,香車上不時有人丟下羅帕。有緣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馬相隨塵土飛灑。今年的京城想必依舊,只是我舊日的情懷已全衰謝。鐘漏輕移時間不早,趕快乘車回去吧,任憑人們去盡情歌舞玩耍。
英譯 Intelligent FlowerLantern Festival
Zhou Bangyan
The candle flames redden with the breeze;
The lotus lanterns seem to freeze.
The sky brightens the fair and the fair the sky.
The titles are steeped in moonlight
When fleecy clouds disperse in flight
The Moon Goddess would e down from on high.
In elegant dress appear
The southern maidens tender
With waist so slender.
The drums boom far and near
The crowd's shadows rise and fall
Fragrance wafts over all.
I remember the capital's lantern night:
A thousand doors overwhelmed with light
People made merry in laughter.
From golden cabs silk handkerchiefs *ped down
The gallants ran after
The cabs as dim dust raised by steeds in the town.
But years have passed
Now I see only for my part
With an unfeeling heart
How time flies fast.
The cabs will not e back again
And people have sung and danced in vain. 鑒賞
從藝術表現手法看,這首詞確有壹定特色,不獨“措辭精粹”,而且構想新奇,構思巧妙。譚獻評《詞辨》,於周邦彥《齊天樂》起句“綠蕪雕盡臺城路”評為“以掃為生”,這首詞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節,到處都是輝煌燈火,所謂“東風夜放花千樹”:而作者卻偏在第壹句用了壹個“銷”字,意謂通明的蠟炬在風中逐漸被燒殘而銷蝕。但由於第三句“花市光相射”驟然振起,可見元宵的燈火是愈燃愈旺,隨銷隨點,縱有風露,不害其燦爛閃灼的。特別是第二句以“露浥紅蓮”夾在兩句之間,得虛實相映之妙,就更見出作者得“以掃為生”了。“絳蠟”是真,“紅蓮”是假,“風銷絳蠟”是寫實,“露浥紅蓮”則近於虛擬,由於在燈燭的映射下蓮花燈上宛如沾濕了清露。這就不僅寫出節日的盛妝,而且還摹繪出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曉》,盡管他說“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人們讀了卻並無“落紅滿徑”的殘春之感,相反,倒顯得春色無邊,仿佛預見到萬紫千紅即將呈現。那是由於詩人寫到雨後初晴,晨曦滿樹,既然處處鳥囀鶯啼,足見春光正艷。這與此詞同樣是“以掃為生”。當然,周詞畢竟含有消極成分在內,第壹句也同下片“舊情衰謝”、“舞休歌罷”等句暗自呼應。因為元夜燈火縱然熱鬧通宵,也總有燈殘人散之時的。
下面“桂華流瓦”壹句,人們多受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影響,認為“境界”雖“極妙”,終不免遺憾,“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特別是王氏對詞中用代字的意見是十分苛刻的。他說:“詞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這就使人覺得周邦彥此詞此句真有美中不足之嫌了。其實《人間詞話》的評語未必中肯,至少是對詞用代字的意見未必適用於這首周詞。誠如王氏所雲,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壹切妥當。然而果真改為“月華流瓦”,較之原句似反覺遜色。個中三味,當細求之。這首詞的好處,就在於沒有落入燈月交輝的俗套。作者壹上來寫燈火通明,已極工巧之能事;此處轉而寫月,則除了寫出月色的光輝皎潔外,還寫出它的姿容絕代,色香兼備。“桂華”壹語,當然包括月中有桂樹和桂子飄香(如白居易《憶江南》:“山寺月中尋桂子”)兩個典故,但更主要的卻是為下面“耿耿素娥欲下”壹句作鋪墊。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當然帶著女子特有的香氣,而嫦娥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香氣正應如桂花壹般,因此這“桂華”二字就不是陳詞濫詞了。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寫的“香霧雲鬟濕”,著壹“香”字,則霧裏的月光便如簇擁雲鬟的嫦娥出現在眼前,而對月懷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賦》以“淩波微步,羅襪生塵”的警句刻畫出壹位水上女神的綽約仙姿,杜甫和周邦彥則把朦朧或皎潔的月光比擬為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異曲同工之妙。周詞這寫月的三句,“桂華”句宛如未見其容,先聞其香;“纖雲散”則如女子搴開帷幕或揭去面紗;然後水到渠成,寫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說,不用“桂華”而逕說“月明”,則肯定不會有現在這壹栩栩如生的場面,讀者也不會有飄飄欲仙的感受。上面所說的美成此詞構想新奇,構思巧妙,正是指的這種表現手法。
然而作者的筆觸並未停留在這裏,他又從天上回到人間,寫“時序風物”和“人家宴樂”之盛美。但作者把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寫,突出地寫只有在良辰佳節才出來看燈賞月的女子,故緊接著繪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壹把”的窈窕形象。“淡雅”二字,恰與上文“素娥”相映襯。“蕭鼓喧,人影參差”是寫實,卻用來烘托氣氛,體現鬧中有靜;而以“滿路飄香麝”作為上片小結,到底是因人間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滿路的“楚女”引起作者對團?而明朗的皓月產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聯想和幻覺呢,還是用月裏嫦娥來襯托或擬喻人間的姝麗?仙乎,人乎,那盡可由讀者自己去補充或構想,作者卻不再饒舌了。此之謂耐人尋味。
上片是作者眼前目擊之景,下片則由當前所見回憶和聯想到自己當年在汴京元宵賞月的情景,用“因念”二字領起。結尾處的今昔之感,實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時間地點:“千門如晝”寫得極空靈概括,然而氣派很足:“嬉笑遊冶”轉入寫人事,即都中士女在上元節日總的活動情況,其中也包括作者在內。這些都是寫上元應有之文,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可是著重點卻在於“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這大有“晚逐香車入鳳城”(張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壹首《迎新春》的詞裏寫汴京元宵的景況也說:“漸天如水,素月當午。香徑裏,絕纓擲果無數。更闌燭影花陰下,少年人往往奇遇。”與周詞所寫,意趣正復相同。不過柳詞樸實坦率,直言無隱;周詞委婉含蓄,比較收斂而已。柳詞是客觀描述,周詞則由上片的眼前風物回顧當年,情緒上是由波動而克制,終於流露出年華老去,“舊情衰謝”的無可奈何之感。故兩詞風調仍復不同。這裏對“自有暗塵隨馬”壹句想多說幾句。歷來註家於此句都引蘇味道《上元》詩中五六二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軾《密州上元》詞則反用其意,說是“更無壹點塵隨馬”。而周詞此處的用法似與蘇味道詩略異其趣。意思是說女子坐著鈿車出遊,等到與所期男子在約定地點相遇之後,車尾便有個騎馬的男子跟蹤了。“暗”不獨形容被馬蹄帶起的“塵”,也含有偷期密約,躡跡潛蹤的意思。這是蘇味道原詩中所沒有的。
賞析 以正月十五上元節為題材的詩詞,歷來首推初唐蘇味道的《上元》詩,其次則以北宋的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和周邦彥《解語花·上元》、南宋的李清照《永遇樂》和辛棄疾《青玉案》等詞為代表作。柳永、歐陽修等雖亦有詞,皆不及上述諸作膾炙人口。蘇味道詩寫承平時代長安元宵夜景,純是頌詩。蘇軾詞則以追憶杭州上元的熱鬧來反襯自己到密州後的心境荒涼。辛詞別有懷抱,意不在專詠元宵;李詞則撫今追昔,直抒國亡家破之恨。從描寫上元節的具體內容看,周邦彥的這首《解語花》誠不失為佳作。正如張炎在《詞源》卷下所說:“美成《解語花》賦元夕雲雲,……不獨措辭精粹,又且見時序風物之盛,人家晏(宴)樂之同。”蓋此詞既寫出了地方上過元宵節的情景,又回顧了汴京上元節的盛況,然後歸結到抒發個人的身世之感,還是比較完整的。不過擺到宋徽宗在位期間這個時代背景下,自然給人以好景不常的聯想,而且統治階級的醉生夢死也使人不無反感,至少也難免感慨系之。特別是周邦彥本人,填詞的功力雖深,而作品的思想內容卻並不很高明,所以這首《解語花》,近年來已不大為人註意了。 簡評 這是詞人飄流他鄉,逢元宵節的憶舊感懷之作。先寫元宵夜的燈節花市,巨大的蠟燭,通明的花燈,露水雖然燈籠紙打濕,可裏面燭火仍旺。月光與花市燈火互相輝映,整個世界都晶瑩透亮,嫦娥也想下來參加人間的歡慶。苗條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戲,簫鼓喧鬧,滿路溢香。又寫“昔日”京都的元宵。著重從大處著筆。“鈿車羅帕”突出都市特點,與上闋“楚女纖腰”及“簫鼓”形成對照,脈絡井然。“暗塵隨馬”寫夜市繁華。從“年光是也”開始抒情,抒發今不如昔的際遇和傷感。此作結構縝密,厚重頓挫,極具匠心。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寫作的地點和年代,舊有異說。清人周濟《宋四家詞選》謂是“在荊南作”,“當與《齊天樂》同時”;近人陳思《清真居士年譜》則以此詞為周知明州(今浙江寧波)時作,時在徽宗政和五年,即公元1115年。竊謂兩說均無確據,只好兩存。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周邦彥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壹為釣叟壹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宋代·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壹為釣叟壹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宋詞三百首 , 詠史懷古豪放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裏萬裏月明。明月,明月,胡笳壹聲愁絕。——唐代·戴叔倫《調笑令·邊草》
調笑令·邊草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裏萬裏月明。明月,明月,胡笳壹聲愁絕。 宋詞三百首 , 豪放 , 邊塞 , 寫景思鄉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壹作:誰見)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宋代·蘇軾《蔔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蔔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壹作:誰見)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宋詞三百首 , 豪放 , 月夜 , 寫景 , 抒懷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