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愛國人士的故事(10個簡短的愛國小故事)

愛國人士的故事(10個簡短的愛國小故事)

愛國人士的故事

愛國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主要的部分,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愛國人士的故事,方便大家學習。

愛國人士的故事1

鄧世昌獻身大海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壹直是愛國之人引以自豪的誌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壹批海軍軍官中的壹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沈大海!

這年9月的壹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壹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前後火炮壹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遠號在前進中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沈入海底。200多名官兵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愛國人士的故事2

《林則徐》——銷毀

清朝的後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中國毒品他們的目的,壹是掠奪中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於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

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中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必須禁煙。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繳出來並保證不再私運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

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並不再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

1839年6月3日這壹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壹位偉大的愛國者。

愛國人士的故事3

吉鴻昌愛國

壹心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裏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壹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妳為什麽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怒斥:“妳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壹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愛國人士的故事4

徐向前:1901年生,原名徐象謙,字子敬。山西五臺縣人。黃埔軍校第壹期畢業。曾任國民軍第二軍第六混成旅教導營教官、參謀、副團長。1927年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隊長,同年加入中國***產黨。廣州起義中任工人赤衛隊第六聯隊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第四師第十團黨代表、師參謀長、師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壹師副師長,紅壹軍副軍長兼第壹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軍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紅軍右路軍總指揮、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壹二九師副師長,八路軍第壹縱隊司令員,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代校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壹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第壹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是中***第七、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八、十壹、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愛國人士的故事5

彭德懷原名彭德華。湖南省湘潭縣人。壹九壹六年入湘軍。壹九二二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在湘軍任營長、團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壹九二八年加入中國***產黨,同年參加領導平江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紅三軍團總指揮及軍團前委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東方軍司令員,陜甘支隊司令員,紅壹方面

軍司令員,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司令員,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北方局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西北局第壹書記。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中***西北局第壹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

壹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第壹、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第六、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愛國人士的故事6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壹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壹軍團軍團長,第壹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壹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壹、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壹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陜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壹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是中***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壹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和國元帥軍銜。曾獲壹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愛國人士的故事2020大全相關文章:

★抗日英雄的故事2020總集

★名人成長故事大全2020精選

★有關2020抗擊疫情英雄感人故事大全5篇

★愛國勵誌故事大全

★經典傳說故事大全2020精編合集

★名人故事100字2020匯集

★2020最新的抗疫英雄事跡簡短故事大全精選5篇

★名人故事100字2020精選

★2020年抗疫英雄事跡故事最新大全5篇

★建國70周年名人愛國故事6篇

10個簡短的愛國小故事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裏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裏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壹腔熱愛之情。

愛國名人事跡簡短

魯迅棄文學醫,詹天佑修鐵路,華羅庚愛國。

1、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2、魯迅學醫是因為想要從身體上改造中國人,棄醫從文是因為目睹了中國人圍觀日本人殺中國人,感到中國人的精神比肉體更加萎靡,認識到需要從文化上醫治本民族的病。

3、詹天佑出身於平民之家,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富實的家蔭,即使考上清朝的首批出洋官學生,他也只是120個人中的壹分子。

壹介平民之子,天生本分,誠實堅毅,沒有染上投機鉆營的惡習,沒有領悟趨炎附勢的奸巧,不奔走於權貴之門,不混跡於風月之地,求學規矩勤勉,做事嚴謹認真,做人不卑不亢,創業兢兢業業。

相關信息

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壹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揭示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壹。

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為保衛祖國和爭取祖國的獨立富強而獻身的奮鬥精神。不僅體現在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各種意識形態和整個上層建築之中,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影響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

100個真實的愛國故事

我來幫幫妳吧小朋友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壹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壹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壹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裏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裏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裏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壹腔熱愛之情

妳選選

愛國名人的故事300字左右

壹、愛國名人的故事250字篇: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壹批海軍軍官中的壹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沈大海!

這年9月的壹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壹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前後火炮壹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致遠號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沈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毅然退出救生圈,沈入大海,獻出了生命。

二、愛國名人的故事250字篇: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x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壹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產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三、愛國名人的故事250字篇:

嶽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紹興十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嶽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嶽家軍難!”正當嶽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嶽飛班師。

紹興十壹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壹貫主戰的嶽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嶽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壹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嶽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嶽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擴展資料

愛國是公民必有的道德情操,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主要的部分。愛國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

愛國體現了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壹。它是調節個人與祖國之間關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則和法律規範,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要在社會中生存,都要獲取生存發展的物質條件,都要尋求慰藉心靈的精神家園,這壹切首先得之於祖國。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這看似平常的話語,道出了最深刻的愛國理由:國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個人的寄托;國家是物質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園的寄托。失去祖國母親的保護,個人就是無家可歸的流浪兒。愛國是每個人都應當自覺履行的責任或義務。履行愛國的責任或義務,是對祖國母親的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