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舊石器時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代,是指舊石器時代到戰國時代,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等歷史階段。
狹義的先秦史研究的範圍,包含了中國從進入文明時代直到秦王朝建立這段時間,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戰國這幾個時期的歷史。著名學者黃摩崖先生將先秦比作中華文明的頭顱。
擴展資料:
先秦歷史
從遠古時期盤古開天辟地後的第壹位君主天皇氏,然後經過三皇五帝,再到夏、商、周這段時期。傳說從大約公元前5700年開始到大約公元前2100年的約360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國王的產生均采用“禪讓制”,最後到了堯帝。
堯帝禪帝位於舜,舜帝在老後又禪帝位於禹,禹死後,禹之子啟建立夏王朝,結束了“禪讓制”,從此,“夏”成為中國第壹個朝代。夏朝時有“兩萬諸侯”。四百余年後(即約公元前1600年),最後壹個王——夏桀暴虐無道,商湯革夏,立商朝。
商時,青銅器工藝非常發達,甲骨文文字也十分成熟。所以,夏商時期(約公元前2100年到約公元前1100年)(也有稱商代或商周時代)又稱為“青銅時代”。
傳說商代有“三千諸侯”。約前1046年,黃河上遊周武王伐紂,牧野之戰取勝後建西周,定都鎬京,疆域逐步擴大。在周朝初期,約有“八百諸侯”。前841年“國人暴動”,反抗周厲王暴政,此後實行六卿合議,史稱“***和行政”,這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前770年,在西北遊牧部落犬戎的侵襲下,周平王遷都雒邑,史稱東周。
百度百科—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