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敘後議,由實到虛,由事及理,體現了擺事實、講道理的原則,這樣讀起來親切自然,順理成章;即如批判,也是事實俱在,鐵證如山,使論敵無可辯駁。
再者,“先敘”也是創造情景,引人人勝的簡捷手法,通過“先敘”,或勾勒形象。或擺出事實,或述說論點,以引起讀者的興趣和註意,從而把讀者吸引到“後議”的軌道中去。
夾敘夾議。議論及時敏快,便於乘隙擊虛,同時,可使文章顯得疏密有致,事理相融,波瀾起伏,張弛自如。夾敘夾議,可粗分為兩種情形:壹是在同壹段裏邊敘邊議,隨敘隨議,這是夾敘夾議。
先議後敘。單純的先議後敘,在雜文中比較少見,後面置以敘述的,往往是前文有敘有議,以議為主,末尾敘以記事,以用事實說話,佐征論點。其行文用意在“事實勝於雄辯”,用事實在最後回合給論敵壹個“回馬槍”。
擴展資料
敘述的方式
1、概述法。即用凝練的語言概述事件的本身或經過,以便於引發議論,這種方法比較多見。例如,有篇《喝彩的流弊》的文章,開頭這樣寫道:“劇院裏看戲,當演員演唱到傳神的節骨眼上,觀眾情不自禁地報之以滿堂彩。於演員,於觀眾,這都是壹種正常的交流。
但喝彩,總要貴當其時、其事,乃至其量,不當,則為流弊。”就是先敘戲院裏看戲喝彩的事件,而後引出“但喝彩,總是貴當其時、其事,乃至其量,不當,則為流弊”的論點來的。由此入題,讓人覺得自然貼切。
2、摘錄法。即直接摘錄事件發生過程中人物的有關語言,省去事件本身的敘寫,而摘錄的人物語言則與論點直接相關。
譬如,有壹篇《阿諛我者是吾賊》的文章,就是用這種方法入手的:“據說郭沫若同誌生前常用這樣壹句格言與科學家們***勉:‘道吾惡者是吾師,道吾善者是吾友,阿諛我者是吾賊。’這真是至理名言。人們明白這個道理並不難,然而,照這樣做卻不易。”由此入題,則使人感到簡簡潔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