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yǐ wéi rán ]
出自:宋·蘇軾《再乞罷詳定役法狀》:“右臣先曾奏論前衙壹役,只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
示例:聽他說洋人不是,口雖不言,心下卻老大~。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輕蔑意味
擴展資料
近義詞 滿不在乎 嗤之以鼻 不敢茍同 置若罔聞
反義詞 五體投地 理所當然 頂禮膜拜 仰承鼻息
壹、滿不在乎 [ mǎn bù zài hu ]
1. 解釋:滿:全;在乎:在意。絲毫不在意。形容對事情壹點也不重視。
2. 示例:朱潤身的呼吸有點急促,但臉上依然保持著~的樣子。 ◎茅盾《多角關系》
3.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狀語;形容絲毫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二、不敢茍同 [ bù gǎn gǒu tóng ]
1. 解釋:茍:茍且。不敢隨便地同意。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
2. 出自:明·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藺相如完璧歸趙,人人都稱贊他。但我不敢茍同這壹看法。”
三、置若罔聞 [ zhì ruò wǎng wén ]
1. 解釋:置:放,擺;若:好像。放在壹邊,好像沒有聽見似的。指不予理睬。
2.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寧榮兩府上下內外人等,莫不置若罔聞,獨有寶玉~。”
3.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四、五體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1. 解釋: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2. 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三國》:“致敬之式,其儀九等:壹、發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
3. 示例: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
五、頂禮膜拜 [ dǐng lǐ mó bài ]
1. 解釋:頂禮:佛教拜佛時的最敬禮,人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受禮人的腳;膜拜:佛教徒的另壹種敬禮,兩手加額,跪下叩頭。虔誠地跪拜。
2. 出自:清·俞萬春《蕩寇誌》第壹百十四回:“又添壹個青年女子,頂禮膜拜,行狀舉止,仿佛慧娘。”
3.示例:這句話傳揚開去,壹時哄動了吉州百姓,扶老攜幼,都來~。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