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是指祭祀鬼的節日或者與鬼相關的節日,鬼節指農歷7月15日,南方通常以7月14日算。據說宋朝時,民眾為逃避戰亂,就提前壹天過節,後就定節7月14日。?
鬼節為民間俗稱,又稱"七月半";道教叫法為"中元節";佛教叫法為"盂蘭盆節"(盂蘭節)。所以,鬼節、七月半、中元節、盂蘭節,它們都是對同壹節日不同的稱呼。
鬼節的習俗
1、掃墓祭祖,人們在鬼節前後上墳掃墓祭祖,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壹束鮮花,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人們於鬼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壹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3、插柳,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