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對姜維的北伐貶多褒少,像《三國演義》篇末的長詩就有“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勛勞”之說。而大多數人也認為姜維的北伐極大地消耗了蜀漢的財力物力,致使日後被魏軍壹攻即亡。
姜維是壹個歷史上是非功過爭議頗多的重要人物。姜維歸蜀之際就受到諸葛亮垂青並賦予重任,“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好學不倦,清素節約”,表明他是壹個韜略過人,操守可風的俊傑。“心存漢室”的夙誌至死不渝,多次出兵擊魏盡管遭致“玩眾黷旅”的貶譏,卻是他效法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忠藎。假投降的良苦用心雖引來壹些不明就裏論者的鄙薄,卻無損姜伯約對蜀漢的盡瘁!但歷史對姜維又是公平的,它給予了姜維廣闊的舞臺讓他得以展現壹名智勇雙全的將領的全部潛質,並且忠實地記錄下姜維為蜀漢所作的壹切,讓我們後人看到的是壹個頂天立地為蜀漢獻出自己畢生才能的男子漢!
謹慎嚴明的諸葛亮,知人善任,對於壹個年僅27歲歸附未久的姜維卻大加稱賞,可見姜維是何等傑出!諸葛亮不僅賞識姜維的超軼之才,而且委以重任,辟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使典軍事,認為姜維之才在蜀漢李邵、馬良之上。更可貴的是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和他那“心存漢室,才兼於人”的情懷,因此,諸葛亮還要把姜維推薦給劉禪,足見其對姜維的厚望和倚重。事實證明,諸葛亮對姜維的賞識和倚重是有道理的。姜維少年喪父失怙,事母至孝,是壹個重孝義好功名的穎異之才。
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這個戰略是諸葛亮在世時就定下的,如果說這是錯的話,那麽姜維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錯誤而已。到了蜀漢後期,優秀的將領也不多了,稱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張翼,以及後來的降將夏侯霸。面對強大的魏軍,姜維壹人要擔負起統帥,大將,參謀的全部職責。
真正使姜維嶄露將略之才,是在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後,姜維成為蜀漢支撐軍事的臺柱。 蜀漢最後壹件大事就是姜維的假投降了。由於鐘會行事不密,軍士嘩變,被殺死了。而姜維更是死後被剖屍,他的那史書上記載的“大如鬥”的膽被血淋淋地挖出,如此慘死也是蜀漢史上僅有的壹位. ......
“天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余哀。”壹個哀字,讓多少人神傷不止。壹個死字,又讓多少人感嘆不已。
往事越千年......
先賢已逝,留給我們後人的是無盡的追思。三國因其歷史上的特殊性,造就了無數的英才,姜維作為壹名將領不僅能使用謀略來迷惑敵軍取得勝利,同時他也能憑借自己的武勇斬殺敵方大將,可以說他同時具備了智將和勇將的素質。沒有人能做到像他那樣來守護衰退的蜀漢,在其掌管蜀漢的不到十年間,竟八次出兵進擊魏國,較之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六出祁山還多。加上費祎時代延熙十年姜維率兵平定“汶山平康夷反”的軍事行動,以及他安撫“涼州胡王”,則有十次之多。足見姜維“心存漢室”的赤誠忠悃是何等感人!
為報答當時把所有重任委托給他的孔明,為了報答孔明的知遇之恩而奮戰到最後壹刻的姜維是壹個真正的“士”!壹個甘“為知己者死”的“士”!
後世對姜維的評價是不公正的,當人們在為關張的武勇贊嘆不已,為孔明那近似神的業績而感嘆,當有人在為魏延鳴不平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提起姜維,即使提到,也是將他和蜀漢的滅亡聯系在壹起,給予的則至多是惋惜和指責。姜維因為特殊的歷史情形,註定成為蜀漢滅亡的見證者,殉葬者,註定為蜀漢的滅亡背負上沈重的責任(比他先死的人可以說都逃過此劫,在世的名氣又沒他大)或許只差壹步姜維就能力挽狂瀾,復興蜀漢了,可政治上那樣腐敗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三國時代是壹面鏡子,演繹出的成敗榮辱也僅僅是壹個幻影,而相同的壹幕幕仍在今天重演著。姜維的失敗不只是壹個個人的失敗,也不僅僅是壹個蜀國的失敗,更可以解讀成壹種精神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