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翻譯 異日,從二人者行於其居之後,丘荒之間,上高而望,得異處焉

翻譯 異日,從二人者行於其居之後,丘荒之間,上高而望,得異處焉

給妳全文吧!

原文:燕喜亭記

韓愈

太原王弘中在連州,與學佛人景常、元慧遊。異日,從二人者行於其居之後,丘荒之間,上高而望,得異處焉。斬茅而嘉樹列,發石而清泉激,輦糞壤,燔 翳 ①,卻立而視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為池,而缺者為洞,若有鬼神異物,陰來相之。自是弘中與二人者,晨往而夕歸焉,乃立屋以避風雨寒暑。既成,愈請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於古而顯於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謙受之谷”,瀑曰“振鷺②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黃金之谷”,瀑曰“秩秩③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誌其入時也。池曰“君子之池”,虛以鐘其美,盈以出其惡也。泉之源曰“天澤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詩》所謂“魯侯燕喜④”者頌也。於是州民之老,聞而相與觀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無與燕喜者比。經營於其側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遺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貶秩而來,次其道途所經:自藍田入商洛,涉浙湍,臨漢水,升峴首,以望方城,出荊門,下泯江,過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嶺。猿狖所家,魚龍所宮,極幽遐瑰詭之觀,宜其於山水飫聞⑤而厭見也。今其意乃若不足。傳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弘中之德,與其所好,可謂協矣。智以謀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儀⑥於天朝也不遠矣。遂刻石以記。

譯文:太原人王弘中在連州任職,與僧人景常、元慧兩人交遊密切。有壹天,他帶著這兩人走到他居所的後邊,在山丘荒地之間,登到高處而望,發現壹處景色異常的地方。他令人砍去雜亂的茅草,壹片樹木就顯露出來;開挖山石,壹股清澈的泉水就噴湧而出;搬掉汙濁的泥土,燒掉枯死的雜樹,然後退到較遠的地方站著觀看。高出的地方突起成為山丘,低陷的地方裂開成了山谷,低窪的地方變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變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異物在暗地裏幫助(變成如此美景)。從此以後,弘中與這兩位僧人,清晨就去那裏遊賞,入夜卻忘了回家,於是,他就在這裏建起壹座亭屋來躲避風雨和寒暑。亭屋建成後,我請求他們讓我給這裏的景物命名。那山丘起名叫“俟德之丘”,意思是它先前壹直被淹沒而如今才顯露出來,有耐心等待的涵養。那巖石形成的山谷起名叫“謙受之谷”,石谷中的瀑流起名叫“振鷺之瀑”;谷名是說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是說它的外觀。那土壤形成的山谷起名叫“黃金之谷”,土谷中的瀑流取名叫“秩秩之瀑”;谷名是說明它的外觀,瀑名是說明其主人的德行。那山洞起名叫“寒居之洞”,用於說明它合於時尚。那池塘起名叫“君子之池”,意思是池子容量大比喻主人有涵養,聚集了各種美德;池水漫出象征主人能夠排除各種惡行。那泉水的源頭起名叫“天澤之泉”,意思是說明泉水源出高尚,而下流施惠於人。把上述各種景物命名的涵義綜合起來,就給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這是取《詩經》裏所說的“魯侯燕喜”的句子來頌祝它的主人。於是乎連州百姓中的年長者,聽說此事結伴前來這裏觀賞,他們說:“我們這個州的山水名揚天下,但是沒有壹處能夠與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勞作的人,他們的土地與這裏連接,卻沒有人認識到這塊地方的價值。大概是上天創造出來的佳境而大地把它保藏起來,為了要送給這位應得到他的人吧?

弘中自從由吏部員外郎貶官來到連州,路途所經過的地方依次是:從藍田進入商洛,涉過湍急的浙水,到達漢水,登上峴首山,從這裏能望見方城,然後出荊門山,下長江,穿過洞庭湖,溯湘水而上,走到衡山腳下,再由郴州跨過騎田嶺。所到之處有猿猴為家的大山,有魚龍居住的江湖,賞盡了深水遠山的的種種瑰麗奇怪的景致,照說他對於山水已經是聽膩了看厭了。如今他喜愛山水之意卻仍然沒有滿足。《論語》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的愛好,真可以說是協調壹致了。他因自己的智慧而獲得了燕喜亭這處佳境,因自己的仁德而得以在此居住,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離開連州進居尊貴之位的時間不會太久了。於是寫下這篇題記刻在石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