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問精深。
2.氣度溫文爾雅:風流~。
儒雅百科解釋:儒雅,謂風度溫文爾雅,指博學的儒士或文人雅士,也指學問淵博;風雅;典雅;優雅等。語出《序》:“漢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後漢書·章帝紀》:“朕咨訪儒雅,稽之典籍,以為王者生殺,宜順時氣。”晉葛洪《抱樸子·博喻》:“介潔而無政事者,非撥亂之器;儒雅而乏治略者,非翼亮之才。”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其十誌該富,贊序弘麗,儒雅彬彬,信有遺味"。
儒雅的詳細解釋: 儒雅 [rú yǎ]指博學的儒士或文人雅士。
《<書>序》:“ 漢 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後漢書·章帝紀》:“朕咨訪儒雅,稽之典籍,以為王者生殺,宜順時氣。” 南朝 梁 沈約 《齊武帝謚議》:“庠塾大啟,儒雅雲集。” 宋 沈端節 《念奴嬌》詞:“千裏江山供勝踐,尊俎延登儒雅。” 清 孫枝蔚 《與客赴張果老崖》詩:“諸君年皆長,我齒猶少者,坐次反推讓,此意尊儒雅。”
謂學問淵博。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介潔而無政事者,非撥亂之器;儒雅而乏治略者,非翼亮之才。”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科舉為黨議發策》:“是時制度多闕,諸儒議封禪之事,及得精於誦讀者,其制始定。而 固 獨以儒雅稱之,豈雅為博洽之異名乎?”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 愚山 以儒雅自命稍嫌腐氣, 荔裳 則全學晚 唐 無深厚之力。”
指儒術。
《漢書·公孫弘等傳贊》:“ 漢 之得人,於茲為盛。儒雅則 公孫弘 、 董仲舒 、 兒寬 ;篤行則 不建 、 不慶 。”《後漢書·方術傳上·謝夷吾》:“加以少膺儒雅,韜含六籍,推考星度,綜校圖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 顏氏 之先,本乎 鄒 、 魯 ,或分入 齊 ,世以儒雅為業,編在書記。”
謂風度溫文爾雅。
《北齊書·封隆之傳》:“ 子繡 外貌儒雅,而俠氣難忤。” 魯迅 《南腔北調集·<守常全集>題記》:“他的模樣是頗難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樸質,也有些凡俗。”
謂優柔寡斷。
《南史·齊武帝諸子論》:“ 子良 物望所集,失在儒雅,當斷不斷,以及於災。”
風雅。
清 孫枝蔚 《清明日飲程昆侖署中》:“不為使君儒雅劇,何繇***對燭花紅。”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善音樂,能鼓琴瑟,吹笙簫,甚至於可以作曲譜歌,是個儒雅的皇帝。”
典雅;優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其十誌該富,贊序弘麗,儒雅彬彬,信有遺味。”
儒雅的近義詞: 謙遜,文雅,和藹,和氣,文氣,溫柔,優雅,溫和,典雅,講理 儒雅的反義詞: 粗俗,野蠻,粗野,蠻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