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的讀音意思:zòng héng bǎi hé,指在政治、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聯合或分化。
壹、縱橫捭闔基本釋義
縱橫捭闔:拼音:zòng héng bǎi hé,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王詡《鬼谷子·捭闔》:“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為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
縱橫捭闔:縱橫:合縱和連橫的簡稱,是戰國時策士遊說的兩種方法。捭闔:開合。指在政治、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聯合或分化。聯合式結構,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二、縱橫捭闔的近義詞
1、捭闔縱橫[bǎi hé zòng héng]:釋義:捭闔,開合。縱橫,合縱和連橫的簡稱。以辭令探測、打動別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運用分化與爭取的手段。
2、遠交近攻[yuǎn jiāo jìn gōng]:釋義: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的壹種外交和軍事策略。
三、縱橫捭闔成語典故
鬼谷子,姓王名詡,因隱居淇縣雲夢山鬼兒谷,故自號“鬼谷子”,世尊“王禪老祖”,為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精通數學星緯、兵學韜略、遊學勢理、出世養性及縱橫術。他周遊四方,廣交朋友,後在雲夢山隱居講學,創建中國古代第壹座軍事學校,培養出蘇秦、張儀、孫臏、龐涓、毛遂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蘇秦身為東周京畿之下的百姓,放棄了周國人治理產業致力工商的習俗,為了出人頭地,背井離鄉遠赴雲夢山向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學成歸來之後通過對七國強弱的分析,提出了“合縱”之法,即聯合眾多弱小的國家壹起對抗壹個強大的國家。
以崤山為界,位於西邊的秦國銳意改革,而位於東邊的六國長期彼此消耗,曾經七國並存的形勢日益難以維持。蘇秦的“合縱”之法就是想要聯合六國制衡日漸強大的秦國。於是,他便踏上了遊說六國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