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出自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意思是沈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比喻新生勢力銳不可當。
出處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原文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壹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沈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妳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壹杯美酒振奮精神。
註釋
酬:答謝,酬答,這裏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
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見贈:送給(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壹帶。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裏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達。
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壹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沈舟:這是詩人以沈舟、病樹自比。
側畔:旁邊。
歌壹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長(zhǎng):增長,振作。
創作背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於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同樣被貶的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也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作答。
相關拓展
1,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有“詩豪”之稱。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3,《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原文?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譯文
妳拿過我的酒杯斟滿美酒同飲***醉,與妳壹起拿著筷子擊打盤兒吟唱詩歌。
雖然妳詩才壹流堪稱國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註定不能出人頭地也沒有辦法。
擡眼看到的人都榮耀體面而妳卻長守寂寞,滿朝官員都有了自己滿意的位置而妳卻虛度光陰。
我深知妳才高名重,卻偏偏遭逢不公的對待,但這二十三年妳失去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