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妳不是他用文言文怎麽說

妳不是他用文言文怎麽說

1. 妳 我 他 在文言文如何翻譯

第壹人稱:又叫“自稱”。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的專稱“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們”、“我的”、“我們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鄭人買履》——已經拿到了鞋子,竟然說:“ 我忘記了拿尺碼。”“吾”用於句首,作主語,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輸》——我知道妳用什麽辦法來對付我,但我不說。“我”用於句末,代替說話之人,作賓語。

3、余聞而愈悲。《捕蛇者說》——我越聽越覺得悲傷。“余”用於句首,代替聽話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語。

4、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嶽陽樓記》——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於句首,代替“我”,作主語。

5、朕乃天子,說話豈能兒戲?——我乃壹國之君,說話豈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稱“我”。

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兒有了水。“孤”字用於句首,代替劉備,作主語。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譯為“妳、妳的、妳們、妳們的。”

例:

7、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妳怎麽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妳”,作主語。

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妳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妳”,作主語。

9、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孔子說:“仲由,教導妳的話都明白了嗎?”“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代替“仲由”,譯為“妳”。

10、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妳是個被雇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麽會富貴呢?“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相當於“妳”。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陸遊《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妳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妳的”。

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妳爹爹回來時,壹定會跟妳算賬的。“而”便是代詞“妳”。

第三人稱: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他們的士氣衰竭了,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這裏的“彼”和“之”都是代詞,用來指代齊國的軍隊,相當於“他們”。

14、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其”字用來代替愚公的妻子,譯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北方有個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殺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詞,代替“侮臣者”,相當於“他”。

關於己稱,即“自稱”,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譯為“自己”之意。

例:

16、自雲先世避秦時亂。《桃花源記》——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自”便是自稱“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己”字也同上壹樣,指“自己”。

還有旁稱:亦即稱別人,常用壹“人”字,可能譯為“別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才能。這裏的“人”字,即旁稱。

19、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鴻門宴》——現在人家有大功卻要擊殺他,這是不道德的。“人”字旁稱“人家”。

2. “妳”用文言文怎麽說

“妳”用文言文:爾、汝、乃、子、足下、若、卿、閣下、公爾。

壹、爾

爾,讀作ěr,詞性為代詞、助詞或語氣詞,相當於“地”、“然”,組詞為卓爾、率爾。可以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6303837解釋為妳,妳的,可以組詞為爾父、爾輩、爾汝等。可以解釋為如此,組詞為偶爾、不過爾爾。

二、汝

汝,讀音rǔ,基本含義是妳,作名詞時,指汝水。

三、乃

乃,是指中國漢字,在古《康熙字典》中有多種釋義,在現在漢語詞典中亦有不同的釋義。詞性為代詞、動詞、副詞、連詞。結構為單壹結構。

乃 nǎi。本義為:“再度”、“重復”。引申為:“壹系列”。

《爾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語。”案,“因上起下”即“承上啟下”或“承前啟後”。

特指“妳”。因為“我”承於“他”而啟於“妳”。

四、足下

足下:對對方的尊稱。譯為“您”。

足下是舊時交際用語,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戰國時多用以稱君主。《戰國策·燕策壹》蘇代謂燕昭王:“足下以為足。如大將軍足下,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五、閣下

閣下為對“您”的敬稱,與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見於口語,近代至現代則多用於書籍信函中。目前人們在書信(尤其是公函、業務相關書信)中仍然使用閣下來稱呼彼此。

但是由於“您”壹字的代替,慢慢地“閣下”壹詞多用於外交場合。香港的法院於1997年主權移交後對法官的稱呼由“法官大人”轉為“法官閣下”。

3. 我和妳 用古文怎麽說

我:吾、予、余;和:與、同;妳:爾、汝、君(男)、卿(女);任意排列組合即可。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壹說法。其特征是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壹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擴展資料

古文中常見虛詞:

而:表並列、遞進、承接、轉折、假設、修飾、因果關系。

且:相當於“啊”

何:什麽;怎麽樣;哪裏;多麽;為什麽;怎麽;啊;通“呵”,喝問。

若:如同,像

乎:表疑問;相當於“嗎”;表感嘆;表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啊”“呀” 。

所:也

乃 :妳,妳的;他的;此,這;這樣,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難道;怎麽。

常見的虛詞還有:也、則、以、者、因、之、為、於、兮、焉、與、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