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第壹個證據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的結束。 第壹次的書面記載是匈牙利的皇家村 - 別墅卡薩(1230年)。隨後是1241年蒙古大軍西征。早期城市城市是由兩個獨立的居住區:下科希策和上科希策,13世紀時沿著今天的主幹道合並成為壹座城市。1290年前後城市加速發展,由於地處貿易幹線上,是連接巴爾幹、亞得裏亞海和波羅的海的重要城市。匈牙利王國在1307年給予城市更大的特權由國王給予的特權在制定工藝品、生意上有幫助提高,並有助於其建立強大的防禦工事。
1369年匈牙利的國王路易壹世的授予下科希策有了自己的紋章,在此處召集會議確定了匈牙利婦女的王位繼承權,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城市在14世紀末達到壹定繁盛,成為當時上匈牙利地區五個最重要的城市之壹(巴爾代約夫,勒沃卡,科希策,普雷紹夫和薩比諾夫),聖伊麗莎白大教堂 - - 匈牙利王國最大的大教堂正是由國王西吉斯蒙德的支持下完工的。
15世紀匈牙利的王位繼承問題和大陸貿易的衰落使城市的發展停滯不前。
17世紀初數十年科希策是特蘭西瓦尼亞公國的壹部分。
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截至1828年科希策***有有三個制造商和460車間,第壹個工廠設立於19世紀40年代(糖和指甲工廠)。第壹個電報機線於1856年完成。鐵路於1860年和1873年間連接城市米什科爾茨和普雷紹夫、日利納等。1914年開始了電氣化的道路。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逐漸解體,短暫成為東斯洛伐克***和國的壹部分,1918年12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軍團進入城市,使之成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壹部分。1919年6月,科希策再次被占領,並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國。
二戰後1945年蘇聯紅軍收復科希策,在布拉格被收復前,短暫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1995年隨著天鵝絨分離,科希策成為斯洛伐克***和國第二大城市。也是科希策教區主教坐堂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