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經典文言文大全高中

經典文言文大全高中

1. 高中文言文都有哪些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1-5)規定背誦篇目總集總目錄: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園春?長沙》2、《雨巷》3、《再別康橋》4、《燭之武退秦師》5、《荊軻刺秦王》(第8段)6、《記念劉和珍君》(第2、4節)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2)1、《詩經?氓》*2、《離騷》(節選)3、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壹))4、《蘭亭集序》5、《赤壁賦》6、《遊褒禪山記》(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東南飛》(開頭到“千萬不復全”)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難》2、《秋興八首》(其壹)3、《詠懷古跡》(其三)4、《登高》*5、《琵琶行》(並序)6、《寡人之於國也》7、《勸學》8、《過秦論》(第3、4、5段)*9、《錦瑟》*10、《馬嵬》(其二)*11、《師說》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4)1、《念奴嬌?赤壁懷古》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5、《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6、《聲聲慢?尋尋覓覓》7、《廉頗藺相如列傳》(後5段)*8、《長亭送別?碧雲天》*9、《望海潮?東南形勝》*10、《雨霖鈴?寒蟬淒切》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5)1、《歸去來兮辭》(並序)2、《滕王閣序》(第2、3段)3、《陳情表》*4、《逍遙遊》(誦讀)蘇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壹——必修五)全錄必修壹(壹)勸學(荀子)(二)師說(韓愈)(三)赤壁賦(蘇軾)(四)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國論(蘇洵)(六)阿房宮賦(杜牧)必修三(七)指南錄後序(文天祥)(八)五人墓碑記(張溥)(九)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十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46330)諫太宗十思疏(魏徵)(十壹)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十二)鴻門宴(司馬遷)(十三)秋水(莊子)(十四)非攻(墨子)必修四(十五)季氏將伐顓臾《論語》(十六)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十七)滕王閣序並詩(王勃)(十八)秋聲賦(歐陽修)(十九)陳情表(李密)(二十)項脊軒誌(歸有光)(二十壹)報任安書(司馬遷)(二十二)漁父《楚辭》(二十三)逍遙遊(莊子)(二十四)蘭亭集序(王羲之)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

3. 推薦幾篇適合高中學生背的古文

我覺得應該背的很多,基本語文課本上選擇的都是精品 推薦>和>兩篇,不僅可以學古文功底,也是對學習的壹種鞭策,古人誠不我欺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恭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

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壹,火就燥也。

平地若壹,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

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 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

詩曰 :“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壹兮。

其儀壹兮,心如結兮。”故君子 結於壹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禮者 ,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壹可 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 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 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壹而告二謂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如向矣。學莫便乎近其人。

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方其人之習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誌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 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 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問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問也。說苦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 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 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百發失壹,不足謂善射。

千裏跬步不至,不足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壹, 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壹之也。壹出焉,壹入焉,塗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 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

能定然後能應。能。

4. 高中文言文都有哪些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1-5)規定背誦篇目總集

總目錄: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園春?長沙》2、《雨巷》3、《再別康橋》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第8段)6、《記念劉和珍君》(第2、4節)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詩經?氓》*2、《離騷》(節選)

3、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壹))

4、《蘭亭集序》5、《赤壁賦》6、《遊褒禪山記》(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東南飛》(開頭到“千萬不復全”)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難》2、《秋興八首》(其壹)3、《詠懷古跡》(其三)4、《登高》

*5、《琵琶行》(並序)6、《寡人之於國也》7、《勸學》8、《過秦論》(第3、4、5段)

*9、《錦瑟》*10、《馬嵬》(其二)*11、《師說》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嬌?赤壁懷古》2、《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5、《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6、《聲聲慢?尋尋覓覓》

7、《廉頗藺相如列傳》(後5段)

*8、《長亭送別?碧雲天》*9、《望海潮?東南形勝》*10、《雨霖鈴?寒蟬淒切》

新課標高中人教版必修(5)

1、《歸去來兮辭》(並序)2、《滕王閣序》(第2、3段)3、《陳情表》

*4、《逍遙遊》(誦讀)

蘇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壹——必修五)全錄

必修壹

(壹)勸學(荀子)

(二)師說(韓愈)

(三)赤壁賦(蘇軾)

(四)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國論(蘇洵)

(六)阿房宮賦(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記(張溥)

(九)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十)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壹)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十二)鴻門宴(司馬遷)

(十三)秋水(莊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十六)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十七)滕王閣序並詩(王勃)

(十八)秋聲賦(歐陽修)

(十九)陳情表(李密)

(二十)項脊軒誌(歸有光)

(二十壹)報任安書(司馬遷)

(二十二)漁父《楚辭》

(二十三)逍遙遊(莊子)

(二十四)蘭亭集序(王羲之)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q/1483994268727738?src=140

5. 高壹語文古詩詞 古文 全部

《沁園春》 作者: *** 獨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gě)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chàng liáo kuò), 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zhēng róng)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qiú)。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è)飛舟? 《蒹葭》 來源: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飲酒》 作者: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八聲甘州》 作者: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水龍吟》 作者:辛棄疾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liǎo),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wèn)英雄淚?《登快閣》 作者: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壹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裏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夢遊天姥吟留別》 作者: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終南山》 作者: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登樓》 作者: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塞下曲》 作者: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從軍行》 作者: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過華清宮》 作者: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壹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6. 高中120個文言實詞詳解

120個文言實詞愛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壹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隱蔽,躲藏) 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於安閑之地。

(安全) 3然後得壹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裏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裏) 7衣食所安(養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 3將軍身被堅執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5壹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覆蓋) 倍 1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壹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倍鄭(增加) 4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幹)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後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壹貧,其壹富(邊界地方)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諱。

(鄙人,復合詞,自稱的謙辭)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 5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兵符,復合詞,古代調兵用的憑證)病1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 4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 5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詳審) 3雖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潔白的樣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朝北(對、向) 曾 1曾不能毀山之壹毛(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於"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 3而侯生曾無壹言半辭送我(竟然) 4是高、曾時為壹戶(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éng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冒著)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èng量詞,古時壹車四馬為壹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shèng四) 誠 1帝感其誠(真心真意) 2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果真,如果) 4帝感其誠(誠心,誠意) 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臺階) 2為漢家除殘去穢(清除,去掉)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扶輦下除(門屏之間) 辭 1而侯生曾無壹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 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6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壹種文體)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8博聞強誌,明於治亂,嫻於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辭伐罪(命令) 從 1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跟隨,隨從)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雲(隨從的人) 8欲不可從(放縱) 9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òng次於最親的親屬,堂房親屬) 10合從締交,相與為壹(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

合縱:戰國時期六國聯合反對秦國策略) 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 12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辦事) 1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危險)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於,幾乎)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4思而不學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

7. 求高中文言文目錄

第壹冊

壹、燭之武退秦師

二、勾踐滅吳(節選)

三、鄒忌諷齊王納諫

四、觸龍說趙太後

五、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

六、寡人之於國也

七、勸學

八,秋水(節選)

第二冊

壹、諫太宗十思疏

二、滕王閣序

三、師說

四、阿房宮賦

五、六國論

六、遊褒禪山記

七、伶官傳序

八、後鐘山記

九、項脊軒誌

十、五人墓碑記

十壹、登泰山記

十二、病梅館記

第三冊

壹、《詩經》三首

衛風·氓

秦風·無衣

* 風·靜女

二、離騷(節選)

三、孔雀東南飛(並序)

四、漢魏晉五言詩三首

迢迢牽牛星

白馬篇

歸園田居

五、夢遊天姥吟留別

六、琵琶行

……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