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老師主講《走進古典名著,學習閱讀方法》
伴著綿綿的春雨,研課組的夥伴們在4月2號晚上7:00整如約相聚在雲端,再次聆聽孫靜老師精彩講解。這次上課的方式與以往不同的是,除了孫老師主講之外,還有三位優秀的講師團隊的代表分別對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五下第二單元的另外三篇文章進行交流解析。不同的交流方式和內容,讓我們領略到研課之美,研課之魅!
很喜歡孫老師的授課方式,語言自然接地氣,專業實能力強態度卻謙恭,尤其是對於新網師這份講師工作的熱愛與辛苦付出,真讓我們心生敬畏和欽佩。感謝孫老師及孫老師帶領的優秀的義工團隊,才使我這次作業僥幸越入了良好的行列,我知道,這是陳娥組長對我的鼓勵,與優秀老師付出的努力,設計的精度相比,我還相差甚遠,我會繼續努力找不足和差距,爭取不掉隊。
孫老師對完成《草船借箭》這壹課教學設計的作業,進行了深入的解析。五下第二單元的單元主題是以四大名著的小短詩引入,語文要素是初步學會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還有學寫讀後感。這壹單元重在文學熏陶,不從寫法上要求,對於經典的文學類,學生能夠猜讀。孫老師課前梳理了四種理解課文的方法:聯系上下文、囫圇吞棗、借助資料,結合影視劇等晚會。
壹是編排意圖編排思路方面,老師們要帶領學生走進經典文本,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二是編排思路,要關註版本和選篇的確定以及各篇課文的定位和功能。三是教學建議,老師們可以采用激趣,猜故事、影視資料、了解背景信息、人物資料等避免拔高要求,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四是《草船借箭》的解析:圍繞“妒忌”展開語文的實踐活動,依據課後思考題,設計課堂活動。重點是落實“文本細讀”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潛入文本,體會感受。
屈小娥組長主講《在猜中走進“天人武松”》
關於網師,屈老師開頭分享的四句話,甚有***鳴感:壹是“惟願時光清淺,將妳溫柔以待”,新網師是給予每壹個學員成長的桃花源,讓我們與書為伴,抗擊惰性和拖延,享受充實無悔愜意的人生;二是“道是無情卻有情——制度”,看似嚴苛無情的作業批改制度的背後,是對學員深深的期待和引領,所以對網師學習制度我非常理解、支持、遵守。三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義工”,新網師中的每壹個義工都值得被深深點贊,他們選擇主動承擔,默默付出,成長自己。我們應從心底尊重他們。四是“雖九死猶未悔——學習”網師學習,壹直在路上,不敢有壹絲懈怠,優秀的同行者在召喚、幫助我們,堅持每壹天的學習!
關於研課,屈老師分享了她的的兩個觀點:壹是研課不等於備課。研課是研究語文教學的發展規律,***性點。曲老師回憶她去年7次的研課作業,寫了近15萬字,這個數字真的讓我們瞠目結舌和羞愧,對於壹位身兼數職的女人來說,真是了不起,我們還有什麽借口完不成呢?屈老師真是十二萬分的用心啊!所以,她對課標、十二本教材分布的特點及教學的重難點把握,精準了然於胸且解讀精準。當我們看到她設計的課堂教學令人拍案叫好時,更應看到她曾默默奮鬥的無數個夜晚。二是研課帶給她的盛典。她苦苦的壹步壹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研,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認可,她不僅自己能研善教,更是像壹束光,照亮溫暖很多人。難怪聽她評過課的老師發出感慨:壹個人勝過壹個團隊!
屈老師是善思善總結的,她的11244設計理念經得起推敲,鮮明有效,把方向、目標、方法、教學板塊、教學效果六大方面說的明了,即基於語用設計;強調壹課壹得;運用抓詞帶篇、以讀促悟的方法;在教學環節中,設計出與文字、與文本、與文學、與文化對話的活動;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有詩意、有方法、有拓展、有寫作的教學效果。“屈氏理想教育框架”的詳細闡釋,讓我們對講理想課堂的第壹重境界中,有效教學框架更加清晰理解。其中前兩個步驟給我們啟示。第壹步教材解讀,註意從尋根、理幹、抓枝三方面去解讀。第二步的學情分析中,要從學生基本情況的整體分析,以及學生具體學習能力的分析展開。
接下來屈老師分析了第二次作業中關於《景陽岡》設計的優點和不足。運用她分享的方法對《景陽岡》進行了深入的解讀,最精彩的是她呈現的精彩的送教下鄉課的課例。與優秀對照,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自己設計的不足,從而能朝著更好的壹面加以優化建設。課例設計詳見我的筆記。
屈老師的結束語更是直入心底:1.不要抱怨世界對妳不公,只願自己不夠強大,如若妳足夠強大,壹切都是公平。2.人的每壹次成長都經歷壹種痛,只有經歷了痛,才能感受到因努力帶來的幸福,願我們每個人都學著逼壹把自己,與最好的自己相遇,能詩意的棲息在教學的大地上!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加油
林婷茹老師主講:壹課壹世界
“態度對了,幸福就來”這句話是林老師真誠有溫度的寄語。她很用心的把執教《猴王出世》這篇文章的優秀教師的智慧設計,融入到六步有效教學框架中,呈現出來,讓我們不僅欣賞學習到老師們的設計構思,同時了解設計背後的出發點或是依據原理是什麽。印象最深的是,林老師分享的理解白話文字詞的方法:運用工具書、抓關鍵字、想象畫面、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觀看影視劇等等。研課路漫漫,求索是關鍵!
黃立環老師主講:走進中國古典名著《紅樓春趣》
黃老師從作業存在的問題、如何避免、優秀課例三方面進行了全面細致透徹的講析。
存在問題:教材分析時可以從課標學段——單元教材——語文要素——課文內容幾方面進行分析;學生分析時,可以根據本班級年段,學生已有的狀況進行分析,學生已具備哪些知識儲備技能訓練達到什麽程度,還需要提升什麽,在本科的學習中,可能達到的提升點在哪裏進行分析;教學目標中C類目標是附屬性目標及延伸性目標,B類目標是文本的核心價值,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落實訓練;《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壹書中《定向預習,課堂不再從零開始》中這樣闡述:預習作業全面的針對所有的教學目標,將預習視為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教學是對獨立學習的效果進行檢測,修正和提升;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需要註意與預習題相照應,要設計為學生完成目標搭建臺階的語文活動。
統編教材最大的亮點是將語文要素滲透在每壹節課的課後習題中,分成若幹個知識或能力的訓練點,老師需要擁有壹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去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梯度螺旋上升的豐富的語文教學活動。感謝老師們的精彩分享,收獲研課之美,研課之魅,向更深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