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張 先
(990-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終尚書都官郎中。詞與柳永齊名,才力不如柳永,而詞風含蓄蘊藉, 情味雋永,韻致高逸,也是上承晏、歐、下啟蘇、秦的壹位重要詞人,詞章內容不如柳永豐富開闊,藝術上有相當造詣。他也是較早大量創作慢詞長調的詞家,對詞體的發展有壹定貢獻。有《安陸詞》,又名《張子野詞》。
張先曾以“雲破月來花弄影”,“隔墻飛過秋千影”,“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及“不如桃花,猶解嫁東風”等句,被稱為“張三影”或“桃杏嫁東風郎中”。
這首《千秋歲》寫的是悲歡離合之情,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沈痛之情。起句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詔告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源出《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從“又”字看,他們相愛已經不止壹年了,可是由於遭到阻力,這傷情卻和春天壹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殘紅折”之舉動。所謂“殘紅”,象征著被破壞而猶堅貞的愛情。壹個“折”字更能表達出對於經過風雨摧殘的愛情的無比珍惜。緊接著“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是上片最為重要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用的是語意雙關,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便是災難了。青春初戀遭此打擊,情何以堪!經過這場災難,美好的春光便又在鶗鴂聲中歸去。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和柳樹壹樣,壹任愛情如柳絮壹般逝去了。'永豐柳'壹句,出自白居易的<楊柳詞>,"永豐花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
換頭“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兩句來得很突然。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在這種極怨的氣勢下,受害者接著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這兩句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而含意卻不完全壹樣,此處強調的是天不會老,愛情也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的呢?“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思”,諧音雙關。在這個情網裏,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系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言盡而味永。
這首詞韻高而情深,含蓄又發越,可以說,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