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讓上天都為之驕傲的宣揚教化的人或政教。天帝授予儒聖·孔丘的樂器。
讀音:木鐸(mù duó)
木鐸有兩層含義:其壹是以木為舌的大鈴,銅質。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鳴以引起眾人註意;其二是比喻宣揚教化的人
出處:《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天之木鐸具有著以奏響五音之樂來支配五行的力量,最大程度發揮之下,甚至能將世界的壹角粉碎,然後重塑為理想中的姿態。木鐸,木舌金鈴。據說在夏商周時期,壹些政要官員在巡視各地的時候,搖動木鐸,既以宣達政令,又進行必要的采風。
擴展資料來源:
“鐸”起源於夏商時期,原本是壹種器具以金屬為框。其中,以 金為丸舌者稱“金鐸”,以木為丸舌則稱“木鐸”。金鐸為武,在古代用以指軍隊;木鐸為文,指宣揚教化。當時孔子作為天下教師第壹人,以木鐸自況。之後木鐸就用以形容教師。
由於孔子弟子遍天下,賢者七十二,當時孔子就被天下之人贊譽為“天之木鐸”。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雖中國沒有形成以某個宗教為中心的文化,但幾乎歷朝歷代,都繁衍著儒學傳統,使之融入我們中華人民的骨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