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的始末介紹
宸濠之亂,又稱寧王之亂,是明武宗正德十四年( 1519年)寧王朱陳濠在南昌發動的叛亂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隸西南壹帶(今江西北部及皖南),僅過了四十三天,最後由贛南巡撫王守仁(王陽明)平定。
寧王朱陳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孫,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後裔。 當初被封為高王。 弘治10年( 1497年)襲擊南昌,弘治12年( 1499年)襲擊寧王。
正德二年( 1507年),朱陳濠先後賄賂宦官劉瑾、佟臣錢寧、伶人臧賢等,恢復廢護衛,蓄亡命,肆意殺戮地方文武官吏和無辜百姓,搶劫官民田產動,搶劫商賈,窩藏盜賊造反又以自己的兒子進入明武宗,試圖獲得皇位。
宦官張忠、禦史蕭準等人相繼檢舉朱陳濠的罪行,明武宗下令收下他的護衛,將搶來的田地歸還。
正德十四年( 1519年),明武帝朱厚照回到西巡後,下江南,欲遊天下,勸南巡,引起朝臣的大請願。 於是,心懷野心的寧王朱陳濠借口明武宗荒淫無道,於年六月十四日興兵,殺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載,改稱正德年號。?
立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王綸為兵部尚書,集眾稱十萬,傳檄各地,聲討朝廷。 七月初,又以其部守南昌,率舟師復江東下,稍破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江帥舟師下河,攻安慶,取南京。
消息傳到北京後,朝中大臣很震驚,只有王瓊自信地說:“王伯安在江西,壹定會抓住叛徒。” 當時,王守仁正要去福建平定那裏的叛亂。 去江西吉安和南昌之間的豐城,王守仁得到了朱陳好叛亂的消息,
立即前往吉安,招募義兵,發送檄文,出兵征討。
壹開始,王守仁來了壹個疑似士兵的計劃。他我知道如果寧王順長江向東,南京壹定保不住。 如果留都南京消失了,叛軍在政治上就會占有壹定的自主性,和平叛亂就會變得困難。王守仁平定盜賊後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無兵。在江西境內的朝廷官吏都來幫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縣士兵,征調軍糧、制造兵械船只。
王守仁假裝傳激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激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又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給宸濠。
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宸濠進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動,寧王猶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沒有派那麽多的兵來,才沿江東下,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兩城,逼近安慶。而在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的時候,王守仁已經率領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壹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
當時有人建議王守仁往敕安慶,他不肯分析說:如果救安慶,與寧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敵人就會乘虛攻我後背,我們腹背受敵;而我們直搗南昌,南昌守備空虛,我們的軍隊銳氣正足,必可舉而下;寧王必定回救,到時我們迎頭痛擊,肯定會取勝。後來的事實果如王守仁所料。
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35天後宣告結束。然而,平叛大功卻沒有得到武宗的認同,武宗身邊的佞幸之臣,平時與寧王交往密切,心態極端復雜。
壹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將朱宸濠釋放,然後再讓已經南巡的武宗親自“擒獲”朱宸濠,以滿足武宗的虛榮心。面對這樣復雜的情勢,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將朱宸濠交付當時尚屬正直的太監張永,然後稱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終武宗壹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直到世宗即位以後,王守仁才加官晉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