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心燈錄》諸法皆妄唯我為真

《心燈錄》諸法皆妄唯我為真

湛愚老人 著

山頂洞人批註

? 《圓覺》雲:諸幻皆滅,非幻不滅。蓋謂天地萬物無不是幻,既是幻則不能不滅。惟此我至真至實,非幻也。經中前後說盡諸幻,要人於諸幻中,看明此非幻之我。明此非幻之我,則能看壹切佛國、魔宮、天堂、地獄亂起亂滅之幻。近而看此壹身於日用中,從朝至暮語默動靜、行住坐臥何莫非幻?而此我則端然在座,未嘗有須臾之離,未嘗為幻景幻物有須臾之欺瞞也。佛有此我,能如是。眾生亦有此我,亦能如是。何以迷於幻而甘受此眾生之名,得無愧耶?

? 諸經無不直指,獨《楞嚴》更明白,至八還雲:不汝還者,非汝而誰?蓋言彼可還者,皆已還去,今還不去者,惟有此我。壹明此我,則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常住真心,以至大佛頂皆是此我之尊號尊稱。然不過人人所有之我而已。

? 因富樓那問大地山河從何而生,世尊遂序出根源雲:當日未有大地之先,只有這我壹片真空。真空即真我也。蓋此我無有形相故曰空。然此空即是我,又至實至真,故曰真空。此真空之我,求其來處並無來處,亦並無生處。若有來處,則有方所。若有生處,則不能號為至尊。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惟此壹真我而已。然此我非壹,若說是壹,則今日何得有此無數之人?若說是萬,則何得又雲本同壹體?要於此細參,萬還他萬,壹還他壹,壹即是萬,萬即是壹。然又不可壹混於萬,萬混於壹,清清楚楚,才能放心。

? 當此混同真空之時,並無佛與眾生之名,亦並無佛與眾生。大家都在這無聲無臭之中、如如不動之際,大好壹寂滅道場,豈不樂哉?豈不快哉?無奈大家都迷而不肯安分,無福受用此大好道場。都在那寂滅之中若有所感,壹動壹動的發出壹微芒纖細之覺。此覺非等覺、妙覺、大覺、圓覺,乃本我本覺中稍有壹點趨向者,然已將離乎本覺矣。積覺生明,明者明明有此壹覺也,非有他物可以明之也。積明生空,因明久則似乎有目而可前望者,然望去則惟空而已。此際真空已變為頑空,蓋因明之故也。生死之根基於此。因望而見有空,然空中毫無壹物,惟見壹片昏昧而已。此乃大家之我不安本分、迷而攀緣之相也,所謂覺、明、空、昧是也。由此愈不安分,則發念亂想,即亂想亦不過空昧。久之則因想生氣,氣盛力大則成風,風有來往進退,進則為陽,退則為陰,吹來吹去遂吹出壹物,漸漸堅實而為金,即此天也。風與金摩則生光明,謂之火。火上燒金則生水,水下降而有渣滓,則成土,土與水交則生木。此世尊所論五行,天地、山河、人物所由生也,世亦有知之者乎。

? 大家念想乘此五行,攀緣四大,遂有此身。至於今日,乃忘卻前緣,遂流落不堪如此。

? 其成就過去諸佛,不過先吾人而發悟,得以早還故裏。其始在覺明空昧時,與吾人壹體有何奇異?人能明此經文,則不能不悟此我。而何以自世尊開示後再無人繼起,埋沒世尊指人歸家之路。靈利人壹悟,當下即可超出覺明以前,端坐受用,哪有這許多修證之事,絮叨可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