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大車的板和車子互相依存,嘴唇缺了,牙齒便受冷寒。皮都沒有了,毛長在哪裏?想要強加的罪名,還愁找不到說辭嗎?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出自《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譯文:俗話說的“大車的板和車子互相依存,嘴唇缺了,牙齒便受冷寒”,這說的就是虞國和虢國的關系。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出自《左傳·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譯文:虢射說:“皮已經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裏?”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出自《左傳·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
譯文:要給人加上罪名,還怕沒有話說嗎?下臣知道國君的意思了。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壹部史書。
擴展資料
《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為《左傳》。該書***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壹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
記敘範圍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作品中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以《春秋》為本,並采用《周誌》、《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
《左傳》的矚目成就,首先在於它是我國第壹部規模宏大而內容詳實的史學鉅編,在古代史學發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春秋戰國之際,我國文化的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史學的演進也是如此。就可靠文獻來看,此前先後問世的少量著作,不論是今存《尚書》中的部分編帙,還是各諸侯國編纂的史籍(諸如《春秋》之類)等,內容壹般都比較零散、簡約,載事也往往只是列述壹些綱目。
而《左傳》以近二十萬言的規模,全面、系統記載春秋壹代大事,廣泛涉及周王朝和晉、魯、楚、鄭、齊、衛、宋、吳、秦、越、陳等十多個諸侯國,並且屢見追記西周與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時期的史實。
它采用編年記事的方式,雖然以《春秋》為綱,然而其記事範圍之廣,敘述內容的具體、詳贍,則大大超出了《春秋》。
百度百科--春秋左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