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壹天,宋美齡提出讓外甥女孔令儀陪自己去郊外走走。
這時宋美齡已經106歲高齡,客居美國。
可能是對自己時日無多心有所感, 她想去自己之前選好的埋骨之地看看。
兩人來到芬克裏夫墓園,目睹早已被工作人員布置好的墓室,宋美齡忽而悲從中來,說出壹番悔恨之話:
“令儀,我真的痛恨政治,倘若我在年輕時,未曾過分熱衷於政治,何至於斯?我本來,也是有自己的祖國的啊……”
宋美齡壹生混跡政壇,權及壹時,永遠都是驕傲和高高在上的姿態,追求權利、奢侈與享受。
走到生命盡頭,宋美齡才生出這種戳心的感悟,她的“痛恨”是否只是壹時之語,我們無從判斷。
但宋美齡評價自己“過分熱衷於政治”倒是壹點不假。
從1897年出生到2003年病逝,橫跨三個世紀, 宋美齡歷經中國政治百年變遷,她這壹生頗具傳奇色彩。
宋美齡出生在上海,家世顯赫。
宋家顯赫到什麽程度呢?可以這麽說,20世紀上半葉,中國經濟、政治命脈掌握在四大家族手上,也就是當時的 “蔣宋孔陳”四家,宋家便是指宋美齡家。
這四大家族的代表人物,蔣介石是宋美齡的丈夫,宋子文是她哥哥,孔祥熙是她大姐夫。
而宋美齡的二姐是宋慶齡,也就是說她另壹位姐夫是孫中山。
不凡的出身,註定了宋美齡會有不凡的壹生。
她十幾歲的時候和姐姐宋慶齡壹起在美國女子學院求學。
這段經歷讓宋美齡博覽群書,學會並且精通六種語言,算是給未來做外交家奠定了基礎。
回國時,宋美齡19歲。
隨著年齡增長,她出落得愈發標致。
作為貴族大小姐中的佼佼者,宋美齡很快便成了上海社交圈名媛,生活奢侈優越。
從她那幾年的書信往來可以知道,那些日子名流圈的男士對她追求不斷,她的日常生活就是舞會、電影、戲劇或者購物。
宋美齡與蔣介石認識,便是因為壹場晚會。
那個時候的宋美齡年輕貌美、氣質不俗,蔣介石對她壹見傾心。
對於宋美齡的美貌,蔣介石是這樣評價的: “美齡不同於壹般女子,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她是中國數壹數二的美人。”
外貌的優勢,也算是壹個加分項,這給宋美齡之後的政治生涯幫忙不少。
29歲這年,宋美齡正式和蔣介石結婚,成為了“蔣夫人”。
在這以後,宋美齡真正登上了夢寐以求的政治舞臺。
未來,宋美齡的頭銜除了“第壹美人”,還會再增加壹個“第壹夫人”。
與蔣介石的婚姻,讓宋美齡的 社會 地位又提高了壹截。
而且她婚前便與蔣介石有過約定:蔣介石應該尊重她的人格,不能幹涉她自由的權利。
受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以及在美國求學的經歷的影響,宋美齡沒有被傳統女性思想束縛。
她這種女性意識,從某些方面來說倒是也值得今天的我們稱贊和學習。
只不過她的自由思想自由得過了頭,反而養出了壹種我行我素,先天下之樂而樂的個性,行事風格上往往以自我為中心。
如果不是這樣的性格,宋美齡恐怕也不會那麽熱衷於政治。
與蔣介石結婚後,宋美齡得到了渴求的 社會 地位和權勢,作為受人尊敬的蔣夫人,她的政治活動便利了很多。
憑借著這層關系以及她自身的才能, 1936年,宋美齡擔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 ,負責組建空軍。
這壹時期宋美齡便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向國外采購飛機還是聘請外國顧問,她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在政治生涯上,宋美齡最高光、口碑最好的時期是八年抗戰時期。
這期間,她組織了促進婦女工作的新生活運動。
也親自為戰士們縫補衣服、包紮傷口。
而且宋美齡非常聰明,口才也好,這個優點在抗戰爆發後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抗日戰爭中,宋美齡以出色的英語演講,在各大廣播、報紙向外國上對中國抗戰進行宣傳。
宋美齡擅長演講,也是優秀的外交家。
1943年訪美時,宋美齡在美國眾議院發表的演說甚至引起了全美轟動。
她在會上論述中美友誼、抨擊日本的侵略行為,再哭訴中國的苦難。這次演講極具感染力。
宋美齡在美國受到元首規格的招待,募集到了大量資金,甚至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封面人物,可以說宋美齡就是當時的風雲人物、政治明星。
宋美齡在這些活動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蔣介石說: “夫人的力量,抵得過二十個陸軍師” ,單就這方面來講,倒也不算誇張。
1949年,蔣介石兵敗,退守臺灣。
選擇了蔣介石的宋美齡,自然要與蔣介石***榮辱同患難。
蔣介石失去大陸的統治後,自然也影響了宋美齡的人生軌跡。
但往好了說,至少蔣介石這棵大樹還未在臺灣倒下,他還牢牢把握著國民黨的統治地位。
所以雖說過去的風光不再,但宋美齡在臺灣也能享有權勢和地位,她仍舊維持著自己“國民政府第壹夫人”的榮耀,除了“夫人”這壹頭銜,宋美齡也有著掌管外交事務的實權。
偏居壹隅後,宋美齡的政治生活再也沒了之前的波瀾壯闊,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反倒有了更多的業余消遣, 宋美齡保持著奢靡的生活作風,也拾起了畫筆,閑暇時間學習畫畫。
但隨著蔣介石年紀越來越大,這樣的平和也快維持不住了。
蔣介石選定的接班人蔣經國,是前妻的兒子。
而宋美齡因為走上了政治這條路,在剛結婚懷孕時便遭到刺殺流產,此後 壹生都沒有親生的孩子。
雖然蔣介石希望宋美齡能和長子蔣經國和平相處,也希望蔣經國接任後得到宋美齡的助力。
可在政治和權利上,即便有親緣關系的人也能互相殘殺,何況這壹對根本不是真正的母子。
兩人只是在蔣介石面前表現得還算友好,實際上根本不合,都在趁蔣介石衰老各自發展權利。
蔣經國也有些本事,在這場權勢之爭中,他壹步步積累擴大勢力,宋美齡逐漸喪失了在臺灣的權利。
1975年,蔣介石在臺北病逝。宋美齡的政治野心也跟著徹底破碎。
此時,權利的天秤已經倒向蔣經國。
蔣經國不再遮掩和宋美齡之間的矛盾,多次對宋美齡主持的對美外交事宜提出反對意見。
作為壹個識時務者,宋美齡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安然待在由蔣經國統治的臺灣。
現在的她,已經只剩下壹條路可走,那就是離開。
變賣掉在臺灣的所有財產後,宋美齡赴美隱居。
壹直到1986年,蔣經國離世前兩年,母子二人才算冰釋前嫌,宋美齡回了壹次臺灣。
等1988年蔣經國去世,彼時91歲高齡的宋美齡,政治野心再度復活,可是昔日的政治舞臺已經沒有她的壹席之地。
這次之後,宋美齡便再也沒有回來過。
宋美齡在美國的晚年生活十分恬淡,但她仍舊保持著貴夫人的作風,畫畫、寫字、參觀畫廊,或者讀經看報。
在這種生活的背後,她仍舊堅持著自己“第壹夫人”的尊名。
壹開始,宋美齡也多次聯系美國政府官員,渴望在美國重新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她懷念自己年輕時,激情澎湃發表演說的時光。
在宋美齡98歲那年,她終於再次登上念念不忘的演講臺。
她談二戰時期的中美合作,談抗擊日本法西斯的那些戰役。
可是,已經沒有人重視她的演說,現在的她對於美國來說,不過是壹個沒什麽用的老人罷了。現在的國際局勢再也不需要她了。
宋美齡活得太久,身邊的人壹個個去世,有好多人她都無法親自送上壹程。
因為經營政治,宋美齡和關系最好的姐姐宋慶齡漸行漸遠,甚至在宋慶齡病重時她也不能回去看她, 宋慶齡的葬禮她也不敢回大陸參加。
直到106歲這個年紀,直到生命所剩無幾,宋美齡才在看到自己墓園的這壹刻幡然悔悟:
“我真的痛恨政治……我本來,也是有自己的祖國的啊……”
蔣介石去世前,告訴宋美齡,最好將他歸葬在大陸,但宋美齡做不到。
二姐宋慶齡可以葬在宋家的上海舊墓,可宋美齡卻已經沒有了這個機會。
宋美齡終於明白,中國已經成了她回不去的故鄉,她將永遠留在美國。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齡在美國的寓所逝世 ,最終埋葬在異國他鄉。
政治這條道路是宋美齡自己的選擇,壹步壹步走下來,不管悔恨與否,結局早已在冥冥之中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