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C? (3分)? 小題2:B、D (4分,各2分) 小題3:①如果僅從我的角度來考慮,那是狂妄之極,但如果從您的角度來考慮則是壹片忠心啊!②這座宮殿是隋煬帝建的吧?為什麽雕刻裝飾這麽像呢?(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題4:蘇世長是壹個能言善辯、敢於直諫、勸諫講求方法的忠臣。他把君王爭天下,比作逐鹿,得鹿即斂手,不會“忿同獵之徒,問同爭之罪也?”,自己是同獵者,並非爭天下者,再又壹個反問句加以強調,便使高祖“遂笑而釋之”。 他勸諫高祖不應畋獵,以免踐擾百姓。他看到李淵的宮殿如此豪華,卻頗含諷刺地說是隋煬帝所作,勸告高祖必須節儉,不要奢侈淫逸 。 (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
小題1:試題分析:C應是浪費、錯過。“百廢俱興”中的“廢”是“荒廢的事業”的意思。 點評: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壹些推斷詞義的方法。 小題2:試題分析:A項中,前壹個“而”表修飾關系,後壹個“而”表轉折關系;B項中,兩個“於”都是“在”的意思;C項中,前壹個“其”是“代詞,指他(隋煬帝),後壹個“其”與“乎”構成特殊句式:“其……乎”的句式,表示的是詰問、反問;D項中的兩個“之”都是“助詞,的”的意思。所以,選擇B、D兩項。 點評:考查文言文的虛詞,壹般有“之”“於”“而”“以”“其”“為”“乃”“焉”等,平時我們要結合例句進行歸類積累,熟知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不離句,理解文言虛詞也是這樣,把它放到句子裏翻譯翻譯就感知出來了,這樣才不至於死記硬背。做本題的思路是:首先要理解每壹項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後選出符合要求的選項。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句子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成分,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翻譯(1)句時,要註意:私→私下、個人;計→打算;狂→狂妄;忠→盡忠心。翻譯(2)句時,要註意: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若→像;是→這樣。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於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4:試題分析:文章主要敘述了蘇世長善辨的三件事,壹是歸順後,巧言回復李淵的責怪。二是諫止李淵去武功圍獵,以免踐擾百姓。三是在披香殿陪李淵宴會,直勸其以隋煬帝為戒,制止奢侈浪費。從三件事中可以看出蘇世長是壹個能言善辯、敢於直諫、勸諫講求方法的忠臣。在第壹件事中,他把君王爭天下,比作逐鹿,得鹿即斂手,不會“忿同獵之徒,問同爭之罪也?”,自己是同獵者,並非爭天下者,再又壹個反問句加以強調,便使高祖“遂笑而釋之”。可見蘇世長能言、會言。在第二件事中,他勸諫高祖不應畋獵,以免踐擾百姓。在李淵獵得百多獵物時,問群臣:“今日畋,樂乎?”只有蘇世長敢於直說:“未為大樂”。直接說出反對意見,此事可以看出他是敢於直諫的忠臣。在第三件事中,更可能看出蘇世長的膽氣。他看到李淵的宮殿如此豪華,頗含諷刺的問道:“此殿隋煬帝之所作耶?何雕麗之若是也!”明知宮殿乃李淵所建,卻說隋煬帝所作,其諷刺之口吻顯而易見,連高祖這樣壹位能納諫的君主也忍不住心中怒氣,說道:“卿好諫似直,其心實詐”,正表現了他對蘇世長的不滿。但蘇世長卻並不為此所懼,還是講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勸告高祖必須節儉,不要奢侈淫逸,以免步隋的後塵,招來滅國之禍。這件事,充分體現了蘇世長的膽氣和為國憂民的忠心。 點評:文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展現出來的,所以分析蘇世長是壹個怎樣的人時,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分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