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王婆明知武松不會善罷甘休,為何還敢撮合潘金蓮和西門慶?

王婆明知武松不會善罷甘休,為何還敢撮合潘金蓮和西門慶?

《水滸傳》二十四回,作者介紹王婆時,說她“開言欺陸賈,出口勝隋何……略施妙計,使阿羅漢抱住比丘尼;稍用機關教李天王摟定鬼子母”。

王婆向西門慶介紹自己時,說道“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也會做馬泊六。”可見王婆是個不幹正經事的老婆子。

王婆的年紀已經六十多歲了,雖然開著間茶坊,但幹的都是些旁門左道的事情,因此對於人情世故,王婆自然是了然於胸的了。這樣的王婆,在撮合西門慶和潘金蓮之前,早就在肚裏想好了事發之後的應對良策。

武松雖然不好惹,但架不住潘金蓮願意

王婆對西門慶說出勾搭潘金蓮的計謀時,說道“但凡捱光最難,十分光明,使錢到九分九厘,也有難成就處”,而難成之處就在於,需要壹點壹點探清楚被勾搭的另壹方的真實意願。所以,王婆所說的“十分光”實際上是對潘金蓮心意的層層試探。

在王婆看來,只要引逗的潘金蓮動了心,即便後來事發,誰也不能把自己怎麽樣。因為,王婆明面上是請潘金蓮到自己茶坊做針線的,又不是她教唆西門慶上武大郎家奸騙了潘金蓮。也不是她強拉硬拽把潘金蓮綁到自己茶坊讓西門慶欺侮了的。

因此,對王婆來說,縱使武松回來聽到了些風言風語,但只要潘金蓮不承認,武松也無可奈何。即便在武松的恐嚇下,潘金蓮承認了,也是潘金蓮主動上鉤的,與王婆自己無關。

在王婆看來,武松的拳頭硬不過西門慶的金銀

從《水滸傳》中眾多事件的描寫來看,當時社會的吏治已經壞到了極點。因此在前文中,閻婆惜罵宋江道:“‘公人見錢,如蠅子見血。”,在當時的社會,只要有錢有勢便可萬事亨通,西門慶恰是這樣的人。原文中,對於西門慶的介紹如下:

(西門慶)原來只是陽谷縣壹個破落戶財主,就縣前開著個生藥鋪。從小也是壹個奸詐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來暴發跡,專在縣裏管些公事,與人放刁把濫,說事過錢,排陷官吏。因此,滿縣人都饒讓他些個。——(摘自《水滸傳》二十四回)

由上可知,西門慶在陽谷縣也是少數幾個有錢有勢之人。當時的武松不過是縣衙新任職的都頭,人微言輕且不說,而且新到陽谷縣,人生地不熟,他的親人也就哥哥武大郎壹個。所以,對王婆來說,武松雖然是能打死老虎的猛漢,但是他的拳頭硬不過西門慶的權勢與金銀。

因此,臥病在床的武大郎對潘金蓮說出武松來時,王婆聽了潘金蓮轉述的話,不僅心不慌手腳不忙,而且還非常鎮定地替西門慶和潘金蓮想出了對策,可見她壹點也不怕武松。為何?在王婆看來,有錢有勢的西門慶,對付武松這樣壹個無權無勢的窮漢,那是綽綽有余。

對王婆來說“西門大官人”可遇不可求

王婆已經是六十多歲的年紀,老伴已經去世,只有壹個兒子。從西門慶和王婆的對話中可知,王婆唯壹的兒子跟著壹個客人外出,已經多年杳無音信了。

王婆雖然開著茶坊,但是靠著做些雜活度日。王婆做的全是些保媒拉纖的事情,十天半個月未必有壹回,因此,對已經年將古稀的王婆來說,為頭的壹件大事就是需要盡快替自己置辦下百年歸壽時所用的壽衣壽具。

僅靠著王婆自己做‘雜趁’的那三瓜兩棗,自然是攢不下棺材本的。因此,看到西門慶自從見了潘金蓮後,常常來門前晃悠,王婆便有心要借機在西門慶身上賺出自己的棺材本來。所以,王婆不僅替西門慶想出了勾搭潘金蓮的妙計,而且順帶的還讓西門慶出錢替自己置辦了做壽衣的衣料。

西門慶先許了王婆十兩銀子做棺材本,又替王婆置辦了做壽衣的衣料,中間給了王婆五兩碎銀子置辦酒食。對王婆來說,像西門大官人這樣出手闊綽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遇到了,就要想方設法在他身上大賺壹筆。至於武松這個粗漢子,對王婆而言,是極容易應付的,根本不必放在心上。

結語:綜合以上可知,對王婆而言,武大郎懦弱膽小無足掛齒,武松雖然不好惹,但是他是個無權無勢的粗漢子;西門慶不僅有錢而且和知縣、衙役們都有往來,空有壹身力氣的武松自然是強不過多金的西門慶。

從後文可知,王婆所料的不錯;武大郎被毒死後,武松雖然找到了鄆哥和何九叔兩個證人,但因西門慶上下使了錢財,因此知縣和獄吏們對武松的說辭並不以為然。迫不得已之下,武松只好選擇親自動手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好替自己的哥哥武大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