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滅北齊之戰
戰爭背景
北齊因為內亂,勢力大為削弱。北周占有今陜西、寧夏、甘肅、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區,實力上對北齊形成優勢。同時,北齊曾南下奪取南朝的淮北之地,南朝的最後壹個王朝陳朝北伐北齊。不久,陳朝在淮南戰勝北齊,奪取淮南之地。
北齊失去淮南之地後,北周打算趁北齊衰弱之機,與陳朝訂立和約,安心地滅亡北齊。
河陰之戰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北齊武平六年)七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自長安出兵攻北齊。出征前,眾臣主張走汾水攻晉陽(今太原西南),周武帝不納,自率大軍直指河陰郡(今河南洛陽東北)。八月周軍攻克河陰大城、武濟,進圍洛口(今鞏義東北)。北齊軍堅守河陽中潭城。北周軍克河陽南城,圍攻中潭城,二旬不克。北齊右丞相高阿那肱領兵自晉陽南下救河陽,適值周武帝患病,周軍撤軍西返。
平陽之戰
建德五年九月,周武帝進軍晉州,駐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南的汾曲,遣內史王誼監督諸軍攻平陽。北齊守軍閉城固守,周武帝親臨城下督戰。周將段文振率數十人乘夜登城,齊軍大潰,遂克平陽。十壹月,北齊後主高緯率援軍至平陽。周武帝以梁士彥鎮守平陽,遂引軍西返長安以避其鋒。齊軍圍平陽、晝夜攻擊,周軍堅守。
周武帝下詔調集諸軍增援平陽。十二月初四,周武帝再至平陽,時諸軍聚達8萬人,遂於城外列陣20余裏。周軍總攻,大敗北齊軍。齊後主敗退晉陽,周武帝乘勝追擊。齊後主欲奔突厥,軍陣潰爛,後率數十人南逃鄴城(今河南安陽與河北邯鄲之間)。退至鄴城後,齊後主禪位於八歲皇太子高恒即齊幼主。
鄴城之戰
建德六年正月,周武帝率軍追擊至鄴城,齊後主領百騎東遁,幼主傳令禪讓給叔祖父任城王高湝,但禪位詔書並沒有送達高湝處。周武帝入鄴城,遣將追擊齊後主至青州南鄧村(今山東臨朐西南),俘其父子(齊後主與齊幼主)。
北齊滅亡
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今河北冀縣),俘高湝、廣寧王高孝珩等。北齊滅亡。北齊文宣帝子範陽王高紹義逃到突厥,被其扶植。
戰爭影響
通過這場戰爭,北周統壹了北方,對南方的陳朝形成絕對優勢,中原統壹指日可待。不久,北周從陳朝手中奪取了長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區。
相關人物
後來建立隋朝的楊堅曾參加了這場戰爭,但不是主攻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