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的拼音如下:
胖:pàng,人體脂肪多;肉多(跟“瘦”相對)。pán,安泰舒適。pàn,古代祭祀用的半邊牲肉。胖,漢語常用字(壹級字),會意兼形聲字,最早見於《說文》小篆。
本義指祭祀用的半體牲,讀作pàn。又引申為安舒、舒坦、寬適,讀作pán。由於選用的祭牲都是最肥的,故引申出表胖大、肥胖,又指腫脹、浮腫,以上義讀pàng。
“胖”字本義為古代祭把用的半體牲。其字形左邊像壹塊肉,右邊為“半”,意思是把肉分為兩半。對古人來說,祭祀是壹件很神聖的事情,所以他們選用的祭牲都是最肥的。《玉篇·肉部》:“胖,牲之半體也。”
《儀禮·少牢饋食禮》:“司馬升羊右胖,髀不升。”《說文》所錄另壹義項“廣肉”就是指大塊的肉,包含有大義,《禮記·大學》中“心廣體胖”之胖義為安舒、舒坦、寬適,即由此引申而來。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普半切。音判。《說文》:半體肉。《玉篇》:牲之半體。《韻會》:胖之言片也,析肉意也。《周禮·天官·內饔》:凡掌***羞脩?膴胖骨鱐,以待***膳。註:胖,如脯而腥者。
《禮·內則·脯羹兔醢糜膚註》:膚或為胖。《釋文》:胖,音判。又《增韻》:脅側薄肉。《禮·內則》:鵠鴞胖。註:鵠鴞胖,謂脅側薄肉也。又《集韻》:壹曰廣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