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蘇軾《策略壹》翻譯

蘇軾《策略壹》翻譯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③,近而疏④;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曰進前 而不禦⑤,遙聞聲而相思。事皆有內揵,素結本始⑥。或結以道德,或結以 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邑⑦。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 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蛈母⑧之從 其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內者進說辭,揵者揵所謀也。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誌不 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曰進前而不禦者, 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故曰:“不見其類⑨而為之 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⑩。此用可出可入,可 揵可開。”

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由夫道德、仁義、禮樂、計謀,先取

《詩》、《書》,混說損益(11),議論去就(12)。欲合者,用內;欲去者, 用外(13)。外內者必明道數(14),揣策來事(15),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 功建德。治民入產業(16),曰“揵而內合”。上暗不治(17),下亂不寤(18), 揵而反之(19)。內自得(20),而外不留說(21),而飛之(22)。若命自來己, 迎而禦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23)為大儀(24)。

[註釋]

①內:納的意思,也就是敘述自己的觀點。

②揵(jiàn)通楗,本義為門閂。有堅持的意思,又有承擔、關閉、堵 塞、束縛等意。

③遠而親:看似疏遠,其實極親密。

④近而疏:看似親密,其實極為疏遠。

⑤禦:“用”的意思。

⑥素結本始:素,平常,本始,本源、根本。本篇指在君臣心靈之間, 緊緊的聯著壹條繩子。

⑦采邑:就是封地。

⑧蛈母:就是土蜘蛛,每當出入巢穴時,都要壹壹把穴口加蓋以防外敵。

⑨類:類似、***同點。

⑩術:技能、謀略、手段。 (11)先取《詩》、《書》,混說損益:引用“詩經”和“書經”來驗證

自己的觀點,加以褒貶。 (12)議論去就:議論是否應該作。

(13)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從內運動可使情合,在外運動可使情離。 (14)外內者必明道數:在決定內外大事時,必須明白道理。 (15)揣策來事:推斷將來的事情。 (16)產業:產是謀生,財產。業是事情、經營功績。 (17)上暗不治:是說君主昏庸不能推行善政。 (18)下亂不寤:百姓叛亂而不能辨明事理。寤通悟。 (19)揵而反之:固守己見,也會使事物走向反面。

(20)自得:君主自以為賢明。 (21)不留說:不采納他人的進言。 (22)飛之:褒獎的意思,飛是表揚。 (23)退:保全。 (24)大儀:大法,大原則。

[譯文]

君臣上下之間的事情,有的距離很遠卻很親密,有的距離很近卻很疏遠。 有的留任在身邊卻不使用他,有的離任以後反受聘請。有的天天都能見到君 主卻不被信任,有的離君主十分遙遠卻被思念。凡是事物內部都有規律,任何平常的東西都與本源相結合。或者用道德相結合,或者用朋黨相結合,或者靠錢物相結合,或者靠封土相結合。要想推行壹種主張,就要做到想進來 就進來,想出去就出去;想親近就親近,想疏遠就疏遠;想接近就接近,想 離去就離去,想聘用就聘用,想思念就思念。就好像母蜘蛛率領小蜘蛛壹樣, 出來時不留痕跡,進去時不留痕跡,獨自前往,獨自返回,誰也沒法制止它。 所謂“內”就是接受采納意見;所謂“揵”就是進獻謀策。所以說,與 君主相距很遠卻被親近的人,是因為能與君主心意暗合;距離君主很近卻被 疏遠的人,是因為與君主誌趣不壹;在職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為他的計策沒有實際效果;革職離去再被反聘的人,是因為他的主張被變化著的現實證明可行;每天都出入君主面前,卻不被信任的人,是因為他行為與實情相悖;距君遙遠卻被思念的人,是因為其主張正與決策者相合,正等他參加決斷大事。所以說,在沒有看清對方之前就去遊說的人,定會事與願違,在不掌握實情的時候就去遊說,定然沒有好結果。只有了解情況,依據實際確 定方法,去推行自己的主張,才可以出去,可以進來;可以進諫君主,堅持己見;又可以放棄自己的主張,隨機應變。

聖人立身處世,就是依據此理而有先見之明,議論萬事萬物。其先見之 明來源於道德、仁義、禮樂和計謀。首先是《詩經》和《書經》的教誨,再綜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後討論是就任還是離職。要想與人合作,就要在內部努力,要想離開現職,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處理內外大事,必須先明確理論和方法,會預測未來,並善於在各種疑難處,當機立斷。在運用策略時沒 有失誤,從而建立功業和積累德政。管理百姓,要使他們從事生產事業,這叫做內部安定,團結壹致。

如果國君昏庸不理國家政務,基層紛亂不明,為臣理事,各執己見,事事抵觸,還自鳴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還自以為是。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朝廷詔命自己,雖然也要迎接,但有所防備。如果要拒絕詔命時,也要設法給人壹種錯覺。就像圓環旋轉往復壹樣。就不如急流勇退,乃是最好的。

[解析]

古代君臣關系是很難處的。君王聲威赫赫,臣子也常在“壹人之下,萬 人之上”,不可壹世,然而二者的關系是很微妙的。君王應怎樣的明鑒清醒, 臣子應如何保其本位,進退有度,則是壹門大學問。

當代的人際關系也當借鑒於此。在上下級關系中,在集團矛盾,商業經 營中,進退有度地創造理想的環境,使對方接受我方的意圖,也是非常必要 的。

本篇名為“內揵”,指人的內心應自守,不被外物紛擾,不被瑣事攪亂, 才能有所為。

本篇所論及的人與人(包括君臣)的關系是在內揵的前提下,有清醒的 交往目的與原則。以情為重,而又仁義寬容。以“情”字為網絡事物的中心, 為應變事物以變通之法。即是鬼谷子的主導思想,也是人之常情,得“情” 自合,而失“情”則自去,才是建功立業的根本。

在古代,遊說君王的謀士們,靈活機警之徒,不自傲,往往成功。危言、 直言不易被他人接受。以情動人,以理動人,以義動人常常有效。

戰國時,趙國的國君趙惠文王死了(公元前 266 年),趙太後臨時管理 國政。第二年,秦國派兵大舉進攻趙國,形勢很危急,趙國派人向齊國請求 救兵,但齊國說:“必須讓趙太後的幼子長安君到我國來當人質,我們才能 出兵。”趙太後心疼自己的小兒子,不答應這個條件。大臣們紛紛勸諫,但 趙太後就是不聽,她還下令說:“如果有誰再來勸諫,我就要朝他臉上吐唾 沫。”這樣壹來,誰都不敢去勸諫了。

左師觸龍見國情緊急,便想了壹個計策,前去會見趙太後,趙太後見了 觸龍,顯得很生氣。觸龍則故意走得很慢,而且東拉西扯地和趙太後說了些 閑話,這才使趙太後稍微和氣了壹些。接著,觸龍又說起自己的兒子,意思 是想為兒子謀求個差事。趙太後高興地答應了,觸龍以此為契機,進壹步接 觸正題,談起了長輩該如何愛護兒子的道理,趙太後因為已經消了氣,所以 對這些道理也聽得入耳了。觸龍說,為兒子著想,不能光看眼前,還應當考 慮他的將來,讓他建功,他才能立業。趙太後終於被觸龍說服了,同意派長 安君到齊國去做人質。長安君到了齊國,齊國果然出兵,解除了趙國的危機。 “內揵術”是《鬼谷子》中關於進獻計謀的方法。主張拉近與遊說對象 的關系,使其總是想著自己。要用道德、黨友或財貨等手段與遊說對象聯系 在壹起。只要意見被采納了,就可以獨往獨來。“內”就是使人采納自己的 計策,“揵”是設法堅持自己的計策,要設法使自己的道德與被遊說者暗合, 使自己的誌向與被遊說者壹致,要設法得到重用,即使由於某種原因被解職, 也要設法再度被啟用;要使自己的行為合於分寸、得體,使自己的謀略與決 策者壹致。這就需要掌握被遊說者的想法,不能草率行動。待完全掌握情況

以後,就可以控制對方。

楚漢爭霸時期,劉邦曾封張敖為趙王。西漢建立後,丞相趙午、貫高攛 掇趙王,謀殺漢高祖。篡漢登基。

漢高祖驚聞此訊後,馬上下令搜捕趙王及其逆臣,並頒下詔書:“追隨

趙王反叛者,罪及三族。”趙王壹看勢頭不對,攜大臣田叔、孟舒至長安請 罪。

劉邦壹見趙王,氣得鼻孔生煙,把趙王罵了個狗血噴頭,最後廢趙王為 宣平侯。

接著審訊田叔、盂舒。不打不相識,壹席談話,二人的韜略雄才使劉邦 目瞪口呆,他萬萬設想到,小小的趙國還隱匿有這樣的奇才!於是,擢田叔 為漢中守、盂舒為雲中守。

漢文帝即位後,曾問田叔,“妳可知道當今天下德高望重的長者是誰 嗎?”

“愚臣以為雲中守盂舒才是德高望重的長者。” 文帝搖搖頭:“匈奴進攻雲中,孟舒不能堅守,損兵折將數百人,這也

算得上德高望重的長者?” 田叔跪下叩頭辯解道:“貫高謀反時,高祖曾詔諭全國,凡追隨趙王者

罪及五族,孟舒自知罪過難免,便追隨趙王到長安請罪,本想就打定要死的 主意,他也不知道日後要去雲中守,更不會料到戰事失利。”

田叔越說越起勁:“做了雲中守以後,孟舒能盡心盡責。他愛兵如子, 兵也敬他為父,上下擰成壹股繩,交融甚歡。匈奴每次進攻,盂舒能夠身先 士卒、士兵們也爭先恐後地猛打猛沖,覺得為郡守而戰,死也值得,這難道 是孟舒瞎指揮,逼士兵去送死嗎?事實上,他心裏很清楚,將士們連日征戰, 疲憊不堪,但望著奮力爭殺的士卒,他能說什麽好呢?”

文帝聽過田叔這壹番辯解,恍然大悟,心想:“孟舒果真是壹位賢臣”。 此時,孟舒因戰事失利,已被撤職查辦,聽候處理。不久,壹道詔令又把孟 舒召回雲中,繼續做他的太守。

田叔在文帝面前直抒己見解救孟舒。使漢文帝頓開茅塞,捐棄前嫌,重 新用孟舒,也不愧是壹位賢君呀。君臣之間,都應以誠相見。

“內揵術”是《鬼谷子》中關於進獻計謀的方法。“內”就是使人采取 自己的計策,“揵”是設法堅持自己的計策,可以以情動人,以理動人。所 以歷史上出現了壹計壹謀定乾坤這樣的事。

做人臣的遇到賢明的聖主,在剛見面的時候,圖謀事業,度量方略,必 定有壹定計謀。根據這個謀策決定行事的方法,以後終身為之奮鬥而不改變 目標。

伊尹隱耕於有莘,應湯的三次聘請出來助湯伐桀。要使人君成為堯舜壹

樣的聖明君主,使人民和堯舜時期壹樣的安居樂業,以後伐夏功成,使湯成 為後世的堯舜,湯的聖名傳於天下。

傳說藏身於傅巖,商高宗武丁察訪於傅野得到了他,於是立他為相,傳

說作《說命》三篇,來輔佐高宗治理天下,其功績像日月星辰壹樣。 管仲助齊桓公成霸業,商鞅輔佐秦成強國,雖然有些聖儒提到他們感到

厭惡,看不起他們,然而考察他們的施政情況,不曾有壹點違背他們開始的

謀略。

韓信勸漢高祖劉邦任用天下勇敢的人,用城邑褒封功臣,發義兵攻楚軍, 平定三秦之地。攻下魏國後,立即北面拿下燕、趙,東面攻下齊國,南面斷 絕楚軍糧道,西面與漢王會軍以至消滅楚王,後來沒有壹句話不成為現實。 諸葛亮向劉備通論天下形勢,分析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指出了 發展變化的必然結果。後來歷史的變化正如他當初指出的那樣。世人稱他為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

房玄齡捧策見太宗,幫助太宗收羅天下的有識之士,和眾將密切合作, ***創唐室基業。到他當宰相後,國家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壹手制定。雖然是幾 百年後,對社會仍然產生良好結果。

王樸奉事周世宗柴榮。五代時天下大亂,王樸以“平邊策”上書世宗。 認為:“唐丟掉吳蜀、晉失去幽、並,我們從這裏應該知道平定那些地方的 方法。?等待時機,消滅他們。”世宗用了王樸的策略,取得了很大的勝 利。

在古代聖人立身處世,就是以先見之明議論萬事萬物,其先見之明來源 於道德、仁義、禮樂和計謀。他們用言辭、智謀與國君能說話,說話前都做 好充分準備,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正確處理好“投其所好”和政治道 德標準。所以在當時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外交活動中以“情”通融,寬容之法常會贏得人民。

40 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軍隊背信棄義瘋狂虐侍美國官兵,引 起了美國上下的憤怒。當年的指揮官麥克阿瑟將軍對此恨之入骨。

1945 年,日本投降,麥克阿瑟被任命為駐日盟軍總司令,負責日本戰後 工作。這壹任命使世界註目,人們紛紛預測,日本要遭受大規模的報復了。 出乎意料的是,麥克阿瑟卻主張寬恕政策。

麥克阿瑟手下的壹些軍官早想發泄壹下對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多次 建議把天皇裕仁這壹頭號戰犯處死,麥克阿瑟拒絕了。他認為:這樣做,會 使日本人對盟軍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1945 年 9 月 27 日天皇懷著忐忑不安 的心情來到美國大使館。麥克阿瑟獲悉後,趕快來到了會見大廳的門口禮貌 地迎候了天皇,以上賓禮儀接待。天皇以負罪的心情主動說道:“麥克阿瑟 將軍,我對貴國和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寬恕的罪行,我今天來見妳,是要把 我交由您所代表的各個大國來裁決。我對我的人民在戰爭中所做的壹切政 治、軍事決定和采取的壹切行動承擔全部責任。”麥克阿瑟聽到這些話後, 十分高興,他回答說:“戰爭責任是要追究的,但天皇可以例外。請相信, 您將受到我們占領軍的妥善對待。”這幾句話使天皇提著的心放了下來,使 他感動得手足無措,連聲說:“謝謝,謝謝。”

麥克阿瑟的寬容政策,遭到了盟軍壹大批人的強烈反對,他們要以血還 血,懲前毖後。指責麥克阿瑟毫無道理,心懷叵測。麥克阿瑟解釋說,“從 感情上,我是仇恨日本人的。但壹旦取得勝利,作為占領軍的最高長官就不 能感情用事。我現在關心的是怎樣使他們重新站起來,而不是永遠爬不起 來。”

麥克阿瑟的寬容政策起了很好的作用。在以武士道精神著稱的日本,美

軍的占領並未遇到多少障礙。1951 年 4 月 16 日當麥克阿瑟離職回國時,日 本總理大臣吉田茂向全國發表廣播講話時說:“麥克阿瑟將軍為我國利益所 做的貢獻是歷史上的壹個奇跡。?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國人民對他的離職 所感到的依依惜別之情。”以後吉田茂評論說,麥克阿瑟對裕仁處理得當, 是美國對日本占領之所以成功的壹個重要原因。

天皇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他對日本人有著神秘的影響。如

果麥克阿瑟處死裕仁,或做其他有意貶低天皇身份的事,必將傷害日本人的 感情,使占領變得十分困難。麥克阿瑟對天皇的寬大,則是使用了攻心為上 的原則,利用了天皇的影響。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向盟國投降。當天,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麥克阿

瑟為駐日盟軍總司令,並負責戰後日本的重建的重要任務。 這壹任務十分艱巨。日本軍人具有武士道精神,死硬派可能頑抗和搞暗

殺。雖然進駐日本存在很大的危險,麥克阿瑟仍然大膽決定同第壹批占領軍 壹起出發去日本。

8 月 30 日麥克阿瑟乘坐“巴丹”號飛機抵達了日本厚木。為了防止意外 悲劇的發生,警衛人員戒備森嚴,如臨大敵。面對眾多圍觀的日本人,麥克 阿瑟鎮定自若,他命令警衛人員收起武器,隨行高級人員也把佩帶的手槍放 在飛機上。這壹舉動在日本收到了良好的心理效果,美國人在日本國土上不 帶武器表明,日本確實已經失敗了。

麥克阿瑟在數百萬日本部隊尚未解除武裝的情況下,只帶少數先遣人 員,無所防備地到壹個戰敗國家,顯示了冷靜與勇氣。尤其重要的是他對日 本人的信任感,博得了日本人由衷的贊羨和感激。

在商業經營中動之以情,撼之人心,常是贏得顧客的絕招。法林是美國 著名商人,他看到許多商品積壓,於是處心積慮,想出了壹個辦法。他在波 士頓市中心的繁華處開了壹家商店,並在電視上做了廣告,聲稱該店有壹套 與眾不同的經營方法:商品標出價格的頭 12 天按全價出售,從第 13 天起到

第 18 天降價 25%;從第 19 天到第 24 天,降價 50%;第 25 天至 30 天,降

價 75%;第 31 天至第 36 天,如果仍然沒人要,商品就送給慈善機構。 這壹商店的開辦立即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幾乎任何壹個人都想去這個

商店看壹看。大部分人預言,“這個笨蛋將傾家蕩產。”因為,如果顧客等 到商品價格降到最低時才買,商店豈不吃大虧?

然而,事實卻是法林商店的商品十分暢銷。壹家制衣廠的產品積壓很多 年,求助於法林,結果不久便銷售壹空。

法林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推測到了顧客的心理:我今天不買,明天就會被 他人買走,還是先買為強。更何況還有些同情者呢。

威爾遜也是壹個美國商人,專門經營香煙。這位商人運氣不好,幾年來 商品幾乎無人問津,壹直虧損,瀕臨破產。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決定改變 經營方法。

壹天,他在商店門口畫了壹大幅廣告:“請不要購買本店生產的卷煙, 估計,這種香煙的尼古丁,焦油量比其他店的產品高 1%。”另用紅色大字 標明:“有人曾因吸了此煙而死亡。”這壹廣告因別具壹格而引起電視臺記 者的註意,通過新聞節目,人們便對這壹商店很熟悉了。壹些人專程從外地 來買這種煙,稱“買包抽抽,看死不死人!”有些人抽這種煙是想表示壹下 自己的男子漢氣概。結果,這個店的生意因此日漸興隆,現在己成為擁有 5 個分廠、14 個分店的大企業。

“逆反心理”是壹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它不僅被人們利用在商業中,而

且運用於軍事等各個方面。

11 世紀,羅馬亨利王就曾以自守為主,以情為謀與教皇爭鬥,並最後取 得了勝利。這壹勝利關系著國家存亡。在中世紀的歐洲由於各個王國的封建 主割據只有羅馬教皇可以統壹指揮各國,就使得羅馬教皇成了淩駕於各國國 王的***同的太上皇。

1076 年,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與教皇格裏高利爭權奪利,鬥爭

日益激烈,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在羅馬召開了壹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 宣布驅逐亨利出教,不僅要德國人反對亨利,也在其他國家掀起了反亨利的 浪潮。德國境內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興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發起了挑戰。 亨利面對危局,被迫妥協,於 1077 年 1 月身穿破衣,只帶著兩個隨從, 騎著毛驢,冒著嚴寒,翻山越嶺,千裏迢迢前往羅馬,向教皇請罪懺悔。但 格裏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躲到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亨 利沒有辦法,只好又前往卡諾莎去拜見教皇。到了卡諾莎後,教皇緊閉城堡 大門,不讓亨利進入。為了保住皇帝寶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門前求饒。當 時大雪紛紛,天寒地凍,身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脫帽,壹直在雪地上跪了 三天三夜,教皇才開門相迎,饒恕了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卡諾莎之行”。 亨利恢復了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國後,集中精力整治內部,然後派兵把壹 個個封建主各個擊破,並剝奪了他們的爵位和封邑,曾壹度危及他王位的內 部反抗勢力遂壹告滅。在陣腳穩固之後,他立即發兵進攻羅馬,以報跪求之

辱。在亨利的強兵面前,格裏高利棄城逃跑,最後客死他鄉。

顯然,亨利的“卡諾莎之行”是別有用心的。在他國內外反對聲壹片, 王位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他利用苦肉計取得和解,贏得喘息時間,以便重整 旗鼓,東山再起,和教皇較量。結果,他成功了。

萬物均在矛盾中,必須進退有度。 自費出國深造,對國家對民族均為好事,然而高學歷者,自費出國也不

是什麽好現象。 北京市高教局“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辦公室”提供的資料表明,北京

地區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自費出國留學人數近年呈每年千人幅度下降,1993 年批準自費留學人員為 2800 人,比 1992 年減少 2031 人。

雖然自費出國留學人數明顯減少,但留學人員的學歷層次提高了,有關 部門提供的統計數字說,1990 年至 1992 年自費留學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學歷 的壹直占 27%左右。1993 年上升到 36%左右。其中北大、清華、北醫大的 留學人員中,研究生均占 40%以上。工科、醫科等實用專業的研究生及本科 生申請自費出國較容易拿到對方提供的獎學金,因而報名十分踴躍。

某醫科大學的近幾屆研究生中,幾乎全部都有出國留學的願望。 有關專家對此深感憂慮。他們認為,目前自費出國留學的人員中,所學

專業正是國內急需甚至是欠缺的。中國的高等院校教學基礎紮實,這就等於 免費為外國培養人才。他們壹到國外,就能從事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國外 自然很歡迎,並千方百計用高薪和良好的科研條件吸引有成就的學者為他們 國家服務,自費出國人數減少但學歷層次提高絕不是壹個好現象。

為此,希望有關方面對部分學科的自費出國留學人員加以必要限制。

商業經營的策略,也必須因市場而綜合利弊“混說損益,議論去就”。

大市場中的顧客有需要高檔的。在經營中高檔商品的利潤率,以單件計,營 銷中絕對高於中、低檔商品。以服裝銷售為例可知:名牌專賣店近年在北京 日益走紅。從國際名牌到國產名牌,從高檔服飾到電器、快餐,它們的出現 不僅給京城平添“梳狀效應”,也為北京市民帶來了名牌意識。近年崛起的 “銀街”(崇文門至雍和宮)。僅壹年多時間,就有 50 多家海內外名牌商品 專營店在這條街上開張落戶。論穿,有“蘋果”、“鱷魚”、“金利來”、 “比利牛仔”、“皮爾卡丹”?,論吃,有“肯德基”、“加州牛肉面”、 “榮華雞”?。據悉,外商在這條街上的投資已有 3 億元人民幣。而“彪 馬”,“斯特法內”,“欠納通”、“伊都錦”、“麥當勞”、“必勝客” 則散見於京城其他地域。許多專賣店還在各大商場開設分店。但國際高檔名 牌服飾還是多見於四、五星級飯店內。最近新開張的意大利勞拉?比嬌蒂專 賣店在天倫王朝飯店內的名店廊引起了人們註意,被稱為“羊絨女皇”的勞 拉女士設計的高檔羊絨時裝,盡管價格昂貴且與目前季節不合,但仍不乏買 主。國貿中心地下商場更是名牌專賣店的雲集之地?。有人擔心北京人是 否有能力承受高檔專賣店的價格。但似乎不必,傑尼亞西服上萬元 1 套,1 年也能銷出幾百套。

然而,市民工薪階層是很難與那些“北京人”***享高檔的,因此,每天

早市、夜市的攤群上還有大量五光十色的服裝,絕不乏顧客。商品大都沒有 確定的標價。十幾元——幾十元 1 件為多,與“銀街”的經營氣魄大不相同。 攤群服裝價格實惠,式樣也合時,周轉快,本錢小,也不乏利潤,可知綜合 分析市場,也是壹種重要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