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洛陽伽藍記所描述的主要內容是

洛陽伽藍記所描述的主要內容是

洛陽伽藍記所描述的主要內容是佛寺建築。

洛陽伽藍記的介紹:

簡稱《伽藍記》,是中國古代佛教史籍。是東魏遷都鄴城十余年後,撫軍司馬楊炫之重遊洛陽,追記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況歷史變遷寫作的壹部集歷史、地理、佛教、文學於壹身的歷史和人物故事類筆記,成書於公元547年(東魏武定五年)。

書中歷數北魏洛陽城的伽藍(佛寺),分城內、城東、城西、城南、城北五卷敘述,對寺院的緣起變遷、廟宇的建制規模及與之有關的名人軼事、奇談異聞都記載詳核。《洛陽伽藍記》的文體,接近駢儷,但不流於浮靡雕琢。它能夠以精雅潔凈的語言,繁簡得宜的記敘筆法,表現了純熟的藝術技巧。

洛陽伽藍記在歷代正史的“藝文誌”中皆有著錄,但其祖本早已佚失。現所見的《洛陽伽藍記》都以宋刻本為祖本,源流頗雜。《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史部地理類。

在傳播影響上,《洛陽伽藍記》早有日、韓、英等若幹語種譯本,在國際漢學界有壹定的地位。該書與酈道元《水經註》壹同,歷來被認為是北朝文學的雙璧。

洛陽伽藍記全書***五卷,按地域分為洛陽的城內、城東、城南、城西、城北,記述佛寺七十余處。其體例是以北魏佛教的盛衰為線索,以洛陽城的幾十座寺廟為綱領,以寺廟為綱維,先寫立寺人、地理方位及建築風格,再寫相關人物、史事、傳說、逸聞等。

在對諸多佛寺形制規模的描摹和始末興廢的勾勒中,反映了廣闊的政治經濟背景和社會風俗人情,如皇室諸王的奢侈貪婪,南北朝間的交往,北魏全盛時期洛陽手工業、商業的繁盛,民間藝人的卓越技藝和演出盛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