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註釋
①小山:1.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2.指繪有山形圖畫的屏風。3.形容女子隆起的發髻。
②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
③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
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壹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
④鬢雲:像雲朵似的鬢發。形容發髻蓬松如雲。
⑤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
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頰。
⑦弄妝:梳妝打扮, 修飾儀容。
⑧羅襦:絲綢短襖。
⑨鷓鴣:貼繡上去的鷓鴣圖,這說的是當時的衣飾,就是用金線繡好花樣,再繡貼在衣服上,謂之“貼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須,故稱蛾眉。壹說指元和以後叫濃闊的時新眉式“蛾翅眉”。
譯文
小山重重疊疊,晨曦閃閃或明或滅,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壹畫蛾眉,整壹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照壹照新插的花朵對前鏡又地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壹雙雙的金鷓鴣。
翻譯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壹幅唐代仕女圖。
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賞析
飛卿為晚唐詩人,而《菩薩蠻》十四首乃詞史上壹段豐碑,雍容綺繡,罕見同儔,影響後來,至為深遠,蓋曲子詞本是民間俗唱與樂工俚曲,士大夫偶壹拈弄,不過花間酒畔,信手消閑,不以正宗文學視之。至飛卿此等精撰,始有意與刻意為之,詞之為體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詞,詞與詩篇分庭抗禮,爭華並秀。
此篇通體壹氣。精整無只字雜言,所寫只是壹件事,若為之擬壹韙增入,便是“梳妝”二字。領會此二字,壹切迎刃而解。而妝者,以眉為始;梳者,以鬢為主;故首句即寫眉,次句寫鬢。
小山,眉妝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樣盛行,見於《海錄碎事》,國“十眉”之壹式。大約“眉山”壹詞,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時時見於當時記號中,如五代蜀秘書監毛熙震《女冠子》雲:“修蛾慢臉(臉,古義,專指眼部),不語檀心壹點(檀心,眉間額妝,雙關語),小山妝。”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時孫光憲《酒泉子》雲:“玉纖(手也)淡拂眉山小,鏡中嗔***照。翠連娟,紅縹緲,早妝時。”亦正寫晨妝對鏡畫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謂淡掃蛾眉,實與韋莊《荷葉杯》所謂“壹雙愁黛遠山眉”同義。
舊解多以小山為“屏”,其實未允。此由(1)不知全詞脈絡,誤以首句與下無內在聯系;(2)不知“小山”為眉樣專詞,誤以為此乃“小山屏”之簡化。又不知“疊”乃眉蹙之義,遂將“重疊”解為重重疊疊。然“小山屏”者,譯為今言,謂“小小的山樣屏風”也,故“山屏”即為“屏山”,為連詞,而“小”為狀詞;“小”可省減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為屏,又以“金明滅”為日光照映不定之狀,不但“屏”“日”全無著落,章法脈絡亦不可尋矣。
重,在詩詞韻語中,往往讀平聲而義為去聲,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