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主要是指“陰陽”。
“兩儀”壹詞在文言文中是表示“宇宙的兩種儀容”的意思,代表著上古華人對宇宙星體模糊又抽象的認識。源自古代中國人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
以哲學的思維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而陰陽也映射了對這類自然中對立而又相關聯系的認識,故通常比較公認的是認為“兩儀”主要指“陰陽”。
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歷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蔔等。陰陽是“對立統壹或矛盾關系”的壹種劃分或細分。這些哲學思維和觀念至今仍然有廣泛的影響。
擴展資料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經》。八卦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畫出的。八卦其實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號。它是中國文化中與陰陽、五行壹體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系的工具。
《易傳·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壹,即是太初、太壹也。”
整段話的意思指浩瀚宇宙間的壹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裏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系,這即是物質世界的壹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於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壹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
這壹理論建立至今凡兩三千年,仍在為人們描述萬象。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互動的關系。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壹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
無極生太極---------------無名天地之始
太極生兩儀---------------有名萬物之母(壹維)
兩儀生四象---------------二維
四象生八卦 --------------三維
太極生兩儀,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壹變。在這壹變完成以後,就產生了壹個壹級的“陰”和壹級的“陽”。然而這兩個壹級的“陰”和“陽”內部仍然存在陰陽的力量的作用,還是會繼續演變。
這樣的結果,壹級的“陰”就產生了“陰中之陰”——太陰和“陰中之陽”——少陽;壹級的“陽”就產生了“陽中之陰”——少陰和“陽中之陽”——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太陽是第二級的陰陽組合,統稱為“四象”。這個過程就叫做“兩儀生四象”。四象是第二級的基本元素。
百度百科-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