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的意思是狹隘的山口。?
隘口,漢語詞語,拼音是ài kǒu,意思是險要的關隘。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回:汝不聽吾言,強要進兵,失了緊要隘口,卻又來求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壹百八回:魏以新城為總隘口,若先取得此城,司馬師破膽矣。
關隘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是guān ài,指險要的關口,在交通要道設立的防務設施,又稱關卡。語出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二回:(楚)平王悉從其計。畫影圖形,訪拿伍員,各關隘十分緊急。
比喻起決定作用的轉折點。出處明姚士粦《見只編》卷上:嗟乎!剎那炎冷能轉善為敗,如此乃知炎冷二字是壹進退關隘。克非《春潮急》二二:可是,而今在這社會主義革命的關隘面前,竟過不去,竟行不通。
歷史關隘:
古代於交通要塞屯兵把守,設置關隘,壹方面是為了軍事防禦和控制交通,另方面也是征收關稅的重要設施。據《福建通誌》記載:全省境內***設有89關、376隘、158寨。
其中,僅與浙江、江西、廣東三省交界的福鼎、福安、壽寧、松溪、政和、浦城、崇安、光澤、邵武、泰寧、建寧、寧化、長汀、武平、上杭、永定、平和、詔安等18個縣中設置的關隘寨即達370座之多。
邵武縣誌曾有這樣的記載:入閩有三道,建寧為險道,兩浙之所窺也;邵武為隘道,江西之所趨也;廣漳航海為間道,奇兵之所乘也。說明,從浙江入閩是險道,從江西入閩是狹道。可見福建古道關隘之艱險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