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 tāng dǎo huǒ]
赴湯蹈火(成語)
赴湯蹈火,漢語成語,意思是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不留余力的前進。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五回:“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赴湯蹈火,同死同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七十五回:“自始至終,寂然無聲。乃使執法往報吳王曰:‘兵已整齊,願王觀之,惟王所用。雖使赴湯蹈火,亦不敢退避
釋義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本意:奔上煮沸的水,踏上火海。比喻意: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行為。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努力向前沖。
近義詞出生入死、奮不顧身、肝腦塗地、殺身致命、沖鋒陷陣、粉身碎骨、歷盡艱險、出生入死
反義詞貪生怕死
歸類成語
年代古代
正音赴fù,不能讀作“pū”;蹈dǎo,不能讀作“tāo”。
辨形蹈,不能寫作“滔”或“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