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若愛其身的下壹句:猶有不孝者乎?
出處:出自墨子的《兼愛》,“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翻譯:假若天下都能相親相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還能有不孝的嗎?看待父親、兄弟和君上象自己壹樣,怎麽會做出不孝的事呢?還會有不慈愛的嗎?看待弟弟、兒子與臣下象自己壹樣,怎麽會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沒有了。
擴展資料:
“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體現了墨家最獨特的核心價值觀“兼愛”,也是墨家能夠成為先秦“顯學”的主要原因。盡管在儒家缺乏根據的攻擊責難下,墨家兼愛觀在中國古代官方意識形態采取“獨尊儒術”的立場後便影響式微。
但它本身不僅消解了儒家仁愛觀的內在悖論、比後者更深刻更合理,而且還在正當原則、平等觀念、民主意識等方面包含著可貴的思想內涵,在當前的現代化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當代西方權利、平等觀念的某些缺陷,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百度百科-《兼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