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拼音:yá 。
芽(讀yá)是漢字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本義是指植物剛長出來的可以發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引申為草木發芽、事物的開始、發生之義 。
芽,會意兼形聲字,從艸,牙聲,下面的“牙”表示牙齒,比喻草木剛萌發的尖齒狀幼體。本義是指植物剛長出來的可以發育成莖、葉或花的部分,詞性屬於名詞,如麥芽、谷芽。由名詞引申為動詞後,指草木發芽。
又由動詞轉為名詞,比喻事物的開始、發生;心中初生的念頭等。最後,有些和植物無關,而形狀像芽的東西也以“芽”相稱;巖石和礦床露出地面的部分,標誌著礦床的存在,稱為“芽苗”,也叫“芽”。
芽組詞:蘆芽、豆芽、麥芽、發芽、麥芽糖、嫩芽、萌芽、黃芽菜、抽芽、芽豆、芽孢、肉芽、胚芽、椿芽、防芽遏萌、出芽、樹芽、芽接、腋芽、芽體。
芽造句:
春天,枝頭長出了翠綠的小嫩芽兒,枝幹不再是光禿禿的了,而是抽出了小芽兒,他們不再是身披臃腫的白色大衣,而是穿上了淺綠色襯衣。
春天,萬物復蘇,水杉樹也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這些嫩綠色的芽兒在在細長的樹枝上,就像嬰兒剛長出的牙壹樣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