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二大河--韓江河,為何曾經是「 ”惡溪”、「 ”惡水”?
韓江,是壹條富含歷史文化記憶的河流。最初,關於它的史料,散見於各類史籍古書;宋代以後,尤其是在官方地方誌體例編寫逐漸成熟的明清,對韓江整個水系的記錄才日趨完備。 最早的時候,韓江不是叫做韓江;韓江這個名字,是宋朝以後才慢慢被叫開的。關於韓江最早的記載,見於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註》:「 ”員水又東南壹千五百裏,東歷揭陽縣,王莽之南海亭,而註於海也。”意思是這條「 ”員水”向東南走了壹千五百裏,向東經過揭陽縣(在王莽時期稱為「 ”南海亭”)註入大海。「 ”揭陽”和「 ”潮州”壹樣,都曾是整個粵東地區的泛稱。從這個「 ”揭陽縣”向東註入大海的,自然就是韓江。「 ”員水”,便是韓江最早的古稱。 「 ”員水”這個名字沒有被廣泛叫開,反倒是「 ”惡溪”、「 ”惡水”、「 ”鱷溪”成了韓江為人熟知的古稱。韓愈被貶潮州時,途中所作的《瀧吏》曰:「 ”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鱷魚大於船,牙眼怖殺儂。”對韓愈這個中原人來講,那個地處南蠻瘴癘之地的潮州,是個可怕的地方,到處毒氣彌漫,天雷滾滾,鱷魚比船還大,露個牙看壹眼都可以把他嚇死。可見在韓愈來潮之前,惡溪已是「 ”惡名遠揚”。韓江之所以被稱為惡溪,說起來有三個原因:其壹,江中灘石險惡,梅州就有號稱「 ”九險十灘”的許多險段,壹直到上世紀初,才將江中的壹些巨礁炸除。其二,韓江流域在當時是有名的瘴癘之地。唐宋以前,粵東自成壹隅,重巒疊嶂,林木遮天,到處都是蚊蠅群舞,蛇蟲出沒,環境要說多惡劣就有多惡劣。由於對瘴癘氣沒有抵抗力,很多來自中原的貶官、將士都有來無回。其三,就是韓愈所說的「 ”鱷魚大於船”。這些鱷魚渾身發黃,有四足,尾巴修長,乍看起來跟龜有點像,壹張口便是森森鋸齒,在妳還「 ”龜鱷”不辨的時候,可能已淪為它的口糧。 「 ”惡溪”本來是整條江的通稱,後來因為流域廣闊,流傳之間已不知道到底指的是哪壹個河段,而韓江的各個支流在古時也各有自己的專稱,所以通名「 ”惡溪”漸漸被人們遺忘,到宋代以後,基本不再將韓江稱為「 ”惡溪”。不過,因為江中盛產可怕的鱷魚,韓愈又曾在潮安意溪的鱷渚作文驅鱷,所以人們又把韓江意溪這壹段稱為「 ”鱷溪”。原本已被人遺忘的「 ”惡溪”古稱,又再度被人們提及。 至宋代,為紀念韓愈在潮功績,宋人便將「 ”惡溪”、「 ”惡水”、「 ”鱷溪”這些稱謂統統摒棄,改稱「 ”韓江”。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雖然僅有短短八個月的時間,但他勤農、興學、釋奴、驅鱷,開壹方風氣,使這片「 ”蠻夷之地”與中原先進文化接軌,逐漸蛻變成後來的「 ”海濱鄒魯”。在韓江流域百姓心中,韓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韓江”的稱謂就此延續至今。 如今,韓江再也不是當年布滿毒氣的「 ”瘴江”,而是憑借優美的自然地理、獨特的歷史底蘊、濃郁的文化氣息、和諧的生態環境收獲諸多贊譽的全國十大「 ”最美家鄉河”。從史籍古書裏走出來,韓江愈加充滿生機,蓄滿活力,她依然日夜奔騰不息,默默守護著粵東大地的福祉。 史籍裏韓江(出自清代《海陽縣誌》) 來源:韓江發布、洲瑞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