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讀《黃帝內經》素問 刺熱篇第三十二 3——熱病的癥狀及治療

讀《黃帝內經》素問 刺熱篇第三十二 3——熱病的癥狀及治療

(原文)

(解讀)

“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 ” 肝臟所發的熱病,左頰部先見赤色;心臟發生熱病,額部會先見赤色;

“ 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 ” 脾臟發生熱病,鼻部會先見赤色;肺臟發生熱病,右頰部先見赤色;腎臟發生熱病,頤部先見赤色。

“ 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 ” 病雖然還沒有發作,但面部已有赤色出現,就應予以刺治,這稱為“治未病”。熱病只在五臟色部出現赤色,而並未見到其他癥狀的,為病尚輕淺,若給予及時治療,到了其當旺之日,病即可痊愈;

“ 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則死。諸當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也。 ” 如果治療不當,應瀉反補,應補反瀉,就會延長病程,需通過三次當旺之日,始能病愈;若壹再誤治,病情勢必會惡化,最後造成死亡。諸臟熱病應當汗出的,都是至其當旺之日,大汗出而病痊愈。

“ 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 ” 凡是治療熱病,應在喝些清爽的飲品,解裏熱之後,再進行針刺,並且要病人穿單薄的衣服,居住於涼爽的地方,以解除表熱,以使表裏熱退身涼而病愈。

“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 ” 熱病首先出現胸脅痛而手足躁擾不安的,是邪在足少陽經,應刺足少陽經以瀉陽分之邪,補足太陰經以培補脾土,病重的就用“五十九刺”的方法。

? “ 熱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 ” 熱病先手臂痛的,壹般是病在上而發於陽,刺手陽明、太陰二經之穴,汗出則熱止。熱病始發於頭部的,是太陽為病,刺足太陽經項部的穴位,汗出則熱止。

“ 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之五十九刺。 ” 熱病始發於足脛部的,壹般是病發於陽而始於下,刺足陽明經穴,汗出則熱止。熱病先出現身體骨節痛,耳聾,昏倦嗜睡的,是發於少陰的熱病,刺足少陰經之穴,病重的可用“五十九刺”之方法。

“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 ” 熱病先出現頭眩暈昏冒而後發熱,胸脅滿的,是病發於少陽,並將其傳入少陰,使陰陽樞機失常,刺足少陰和足少陽二經,使邪從樞轉而外出。

今天學習了熱病的癥狀及治療。且繼續學習,今天就學到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