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是人們應該學會通過靜心修身,發揚節約節儉的精神來養成良好的品德。

拼音jìng yǐ xiū shēn,jiǎn yǐ yǎng dé。

出處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用法可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例句學習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謹守恭儉謹致誠信七個字,做事情要精益求精,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成語接龍儉以養德〉德薄望淺〉淺見寡識〉識才尊賢〉賢才君子〉子孫後代〉代拆代行〉行家裏手〉手疾眼快〉快馬加鞭〉鞭長莫及〉及第成名〉名公巨人〉人面獸心〉心神不寧〉寧戚叩牛〉牛頭馬面〉面黃肌瘦。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對我們有什麽啟示?

“靜以修身”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靜,實際上是精神上的寧靜專壹。當我們捧著壹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妙處了。

其實,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在靜中,才可以對知識、對社會、對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儉以養德”是告誡我們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和發達的國度,都把節儉當作是自己崇尚的準則和傳統的美德。

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古人視勤儉節約為做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從細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