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是很特別的。
葫蘆攀樹而生,常常爬到樹頂,才開出幾朵大黃花,長出白粉粉的小葫蘆。
嫩葫蘆可以做菜吃,切成絲,與青椒絲壹起清炒,有甜味;或者切成大圓片,直接煎成兩面金黃,撒上紅辣椒末,也很好看。
等到焜黃華葉衰的時候,葫蘆成熟了,更好玩。
我們那兒最常見的是用鋸子把葫蘆鋸開,掏出葫蘆籽,摩挲幹凈,做水瓢。
《赤壁賦》裏“舉匏樽以相囑”,就是用小葫蘆做的酒具喝酒。這種酒具和我們的水瓢應該是同壹個道理吧!
嫩葫蘆我們的牙齒就可以解決,等過了時節,葫蘆就堅硬得需要鋸子才能鋸開,真的好奇怪,這還是同壹個物種嗎?
葫蘆科是植物界中的壹科,黃瓜、南瓜、絲瓜、西瓜等都屬於葫蘆科,但是我看不出他們的親緣關系,不過也有趣。
後來讀了誌賀直哉的小說《清兵衛與葫蘆》,才知道日本人還有挑選加工葫蘆,把葫蘆做成工藝品的習俗。
但我們的老祖宗對葫蘆還有壹種很特別的用途。
《詩經》裏有壹首情詩《邶風·匏有苦葉》。開頭就寫道: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望眼欲穿的姑娘埋怨情人:匏瓜葉都枯了,都成熟了,濟水雖然有深有淺,深的地方,妳就把匏瓜系在腰上,做成“腰舟”,遊水渡河;淺的地方,妳就提起下裳,涉水而來!
“腰舟”!葫蘆還有做遊泳圈的作用呢!
如此,再看看《莊子》裏這壹篇就不奇怪了:
惠子說:魏王送的大瓠之種,樹成,足有五石。盛水漿,不能自舉,也無所容,真是無用之物。
莊子的回答是: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妳為什麽不做成大船,逍遙於江湖之間呢?
之前覺得莊子想象奇特,對著《詩經》,就明白他為什麽這麽想了。
回頭想想,我們經常會壹驚壹乍,只是因為我們讀書太少,知道的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