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雪芹的詳細內容,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您進行介紹:
壹、曹雪芹的詩詞
《詠白海棠》、《好了歌》、《葬花吟》、《詠菊》、《寧府上房對聯》、《西江月》、《金陵十二釵正冊——釵、黛》、《杏簾在望》、《太虛幻境對聯》、《好了歌註》、《紅樓夢曲-留余慶》、《簪菊》、《秋窗風雨夕》、《金陵十二釵又副冊——晴雯》、《紅樓夢十二曲——引子》、《贊林黛玉》、《問菊》、《警幻仙姑賦》、《__詞》、《紅樓夢十二曲——飛鳥各投林》。
二、小說創作
《紅樓夢》壹書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代的社會生活畫面,正是歷史上的所謂乾隆盛世,其實在王朝鼎盛的背後存在著種種的矛盾,也隱藏著重重的危機。
康熙末年,皇子們分朋樹黨,爭權謀位。最後是四皇子胤稹奪得了帝位,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後,立即開展了壹場窮治政敵的兇殘鬥爭,殘酷地迫害與己爭奪皇位的諸兄弟和異己的政治勢力。曹雪芹的嗣父曹_就是因跟皇室派別鬥爭有牽連被罷官,抄家。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以自己和親戚家庭的敗落為創作素材的,因此帶有壹定的回憶性質;但他創作的《紅樓夢》是小說而不是自傳,不能把《紅樓夢》作為曹雪芹的自傳看待。
1727年(雍正五年)末、1728年(雍正六年)初,曹_因織造差員勒索驛站及虧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_被“枷號”,曹寅遺孀與小輩等家口遷回北京,靠發還的崇文門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從此敗落。經歷這樣家族變遷的曹雪芹,因此而獲得對貴族之家種種黑暗與罪惡的深切體驗,這便成為他創作《紅樓夢》重要的生活基礎。《紅樓夢》創作開始時,雪芹年未二十。他前後花了十年時間,經五次增刪修改,在他30歲之前,全書除有少數章回未分定,因而個別回目也須重擬確定,以及有幾處尚缺詩待補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書稿匆匆交付其親友脂硯齋等人加批謄清。最後有十年左右時間,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過的。不知是交通不便還是另有原因,他似乎與脂硯齋等人極少接觸,也沒有再去做書稿的掃尾工作,甚至沒有跡象表明他審讀、校正過已謄抄出來的那部份書稿,也許是迫於生計只好暫時輟筆先作“稻粱謀”吧。其友人敦誠曾寫詩對他規勸,希望他雖僻居山村,仍能繼續像從前那樣寫書:“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寄懷曹雪芹》)
三、族屬辨析
滿族說滿族,還是漢族?曹雪芹的祖上曹錫遠,早在後金時期就加入了滿洲族籍,隸屬滿洲正白旗。到了曹雪芹這壹代,曹家已經在滿族中生活了100多年,滿族文化已經滲透到了曹家的方方面面。不論從曹雪芹自身,還是從其著作《紅樓夢》中都可以找到與滿族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曹雪芹應該是滿化了的漢人,也可以說就是滿族人。滿族從後金開始,大量的漢人、蒙古人、朝鮮人湧進了滿族這壹“***同體”,他們在這壹***同體中長期“交往”,***同生活,融為壹體。雖然他們的血統不同,但誰也無法否定,他們就是滿族,他們同處於壹個民族“***同體”之中。看滿清的“柳條邊”和“滿城”-對中華鳩占鵲巢的心虛,這篇文章可以詳細的介紹民族***同體是如何形成的過程。曹雪芹家是漢人血統無疑。但到了曹雪芹這輩,他們家已經加入了滿洲八旗(包衣),並且在滿族這個圈子裏生活了壹百多年,其思想感情、風俗習慣已經滿族化了。曹家加入了滿洲族籍,不但已經得到了滿族的認可,甚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認可。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曹家早在乾隆年間就已經被收錄到了《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之中。《八旗滿洲氏族通譜》(80卷)又稱《禦制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因為是奉乾隆皇帝之敕編纂的。該書***收入除皇族愛新覺羅氏之外的滿族姓氏1114個,主要記載其歸順時間,其原籍所在,其官級事跡,並且為各個姓氏中的重要人物立了傳。值得註意的是,這是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而不是八旗蒙古氏族通譜,更不是八旗漢軍氏族通譜。曹家之所以能夠進入《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說明他們家已經歸屬滿洲八旗,其滿洲族籍也已經得到了認可。由於這本書是乾隆皇帝“禦制”的,從壹定意義上說,曹家的滿洲族籍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認可。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七十四中記載:曹錫遠,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陽地方,來歸年分無考。其子曹振彥,原任浙江鹽法道。孫曹璽,原任工部尚書;曹爾正,原任佐領。曾孫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護軍參領兼佐領;曹荃,原任司庫。元孫曹_,原任郎中;曹_,原任員外郎;曹頎,原任二等侍衛兼佐領;曹天祜,現任州同。從《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可以看出曹家的族籍應該是:滿洲內務府正白旗。曹雪芹也當如此。正白旗是清代八旗之壹。曹家祖上被俘後,隸屬於滿洲正白旗,也就是說從那時起,他們曹家就正式加入了滿族,成為滿族中的壹員了,自然與滿族存在連姻,具有了滿族血統。清代八旗又分為滿洲八旗、漢軍八旗、蒙古八旗。曹家隸滿洲八旗,無疑是加入到了滿族***同體之中。另曹寅大女兒嫁給了平郡王訥爾蘇,清初尤其是康熙壹朝時,滿漢之間嚴禁通婚,而這壹聯姻,則無疑的表明曹家的滿人身份已被清室認可。另《江南通誌》明確記載了曹家為滿洲人。《江南通誌》卷壹百五《職官誌》:江寧織造:“曹璽,滿洲人,康熙二年任”。《江南通誌》卷壹百五《職官誌》:蘇州織造:“曹寅,滿洲人,康熙二十九年任”。《江南通誌》卷壹百五《職官誌》:江寧織造:“曹_,滿洲人,康熙五十二年任”。《江南通誌》卷壹百五《職官誌》:江寧織造:“曹_,滿洲人,康熙五十四年任”。八旗滿洲是當代滿族的直接前身和主要來源之壹,八旗滿洲人,其民族按現行說法則是滿族。
漢族說乾隆初纂修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凡例中就寫道:“乾隆五年十二月初八日奏定:蒙古、高麗、尼堪、臺尼堪(開原邊門外漢人)、撫順尼堪等人員,從前入滿洲旗內,年代久遠者,註明伊等情由,附於滿洲姓氏之後”(錄自趙宗溥《曹雪芹的旗籍問題考釋》壹文252頁)。這裏就存在著兩個問題:壹是曹雪芹壹家雖歸入《滿洲氏族通譜》,但他是按蒙古、高麗、尼堪(漢人)這些民族歸類列入的;二是這種列入是“附於”“滿洲姓氏之後”的。這裏標明年代久遠的附屬於滿洲帝國的曹家等家族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他們的民族成份。而是註明仍然是漢人。康熙皇帝在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和李煦奏請讓滿人滿都暫署鹽運使的奏折中批復道:兩淮運使,甚有關系,所以九卿會選,已有旨了;況滿洲從未作運使之例,不合。雍正七年,內務府為補放內府三旗參領等缺,請皇帝欽點的名單中有:尚誌舜佐領下護軍校曹宜,當差***三十三年,原任佐領曹爾正之子,漢人。另,從曹雪芹的民族觀分析,他自己也不認同是滿人,在《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本為描寫賈寶玉“生日”的,其回目為“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艷理親喪”,其中有壹段描寫“因又見芳官梳了頭,挽起(髟+贊)來,帶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妝,又命將周圍的短發剃了去,露出碧青頭皮來,當中分大頂,又說:“冬天作大貂鼠臥免兒帶,腳上穿虎頭盤雲五彩小戰靴,或散著褲腿,只用凈襪厚底鑲鞋。”又說:“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別致。”因又改作“雄奴”。...寶玉便叫他“耶律雄奴”。”曹雪芹用滿洲清朝服妝妝扮了芳官,這是為寶玉的生日造型。而曹雪芹又在此文中公開貶斥邊境少數民族為“小土番兒”,斥其“番名”為“犬戎”的“耶律雄奴”,這種民族觀點的稱謂就特別顯眼了。民族是壹個較新的概念,中國在民國後才確定滿族,滿洲八旗中的很多漢人和朝鮮人、蒙古人在清王朝滅亡後,都劃回自己所屬的民族,曹雪芹血統是漢人,又秉承漢族文化,他寫《紅樓夢》的時候滿語是清朝的國語,如果說曹雪芹是滿族人,為什麽不寫壹本國文——滿文的《紅樓夢》呢?綜合上述事實,曹雪芹是漢族人。
家族淵源曹家作為滿洲正白旗人(包衣),世代為官。到了曹雪芹的太爺曹璽那輩,已任工部尚書的要職。曹璽還當過“江寧織造”壹職。《江南通誌》壹書直接寫上了曹璽是滿洲人,“江寧織造:曹璽,滿洲人,康熙二年任”。曹雪芹的爺爺曹寅還是壹名重要作家,著有《楝亭詩鈔》五卷、《詞鈔》壹卷,並主持編輯了《全唐詩》,同時留下了幾部戲劇作品。曹家到了曹寅這代,可以說達到了鼎盛。曹寅母親是康熙的乳母,滿語作memeeniye(嬤嬤媽)。在滿族中,乳母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說親如生母,又勝於生母,因為她不僅要將皇子養大,而且要從小對他進行教育。據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壹)記載: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馭,駐蹕於江寧織造曹寅之府。曹世受國恩,與親臣世臣之列。爰奉母孫氏朝謁,上見之,色喜,且勞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賞賚甚渥。會庭中萱花盛開,遂禦書“萱瑞堂”三字以賜。曹寅與康熙從小關系甚密,又是他的伴讀。他長期在南方任“織造”壹職,名義上是掌管宮廷內部的織造事務,而實際上權勢很大。袁枚在所著《隨園詩話》中記下了這樣壹件事,“康熙間,曹楝亭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壹本,觀玩不輟。人問曰:‘公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耳目’”。其地位之顯赫可見壹斑。康熙在位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是曹寅在職出面接駕,並以其織造府作為皇帝行宮。同時,曹寅還經常上奏江南事,並得到康熙帝的朱批。壹次,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以後有關地方諸事,“必具密折來奏”。還有壹次,康熙得知曹寅得瘧疾,便馬上賜藥,並破例用驛馬星夜送去。所有這些可以看出,曹寅壹家與皇家的親密關系。曹寅的兩個女兒,也就是曹雪芹的兩個親姑姑分別嫁給了滿洲王爺,其中壹位“適鑲紅旗平郡王訥爾蘇”,另壹位“適王子侍衛某”。曹家不論與康熙皇帝家族的關系,還是與滿族親戚的關系都十分密切。
四、生平
康熙年表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壹說雍正二年(1724年),曹雪芹生於金陵(江蘇省南京市),祖籍遼陽。裕瑞《棗窗閑筆》記載過:“其人(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遊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醜)二月初八日曹寅有女出嫁,亦為王妃。康熙五十年三月(1711年辛卯),(曹寅的次子)曹珍夭折。曹_約十五歲左右,“程朱理必探”。康熙五十年冬,曹寅得孫,見張雲臺《聞曹荔軒銀臺得孫卻寄兼送入都》。康熙五十壹年(1712年壬辰),七月二十三日,曹寅卒,年五十五歲。曹_在其父去世後繼任父職,年齡約二十三。在康熙五十壹年九月初四日“曹寅之子連生奏曹寅故後情形摺”中有壹句:“奴才年當弱冠,正犬馬效力之秋”。曹寅死後,歷年虧空銀五十余萬兩,由李煦繼任鹽政代為補完。三月始刊《佩文韻府》,次年九月刊成,又刊《棟亭全集》。令各省編審人丁,新增之數,永免加賦。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是年初曹_病故,年約二十五歲。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曹_(原曹寅弟曹萱(荃)的四子)過繼給曹寅繼任江寧織造。《氏族譜》雲:“曹_,原任員外郎”。同年六月前後曹_遺腹子(或名曹天_,官州同)出生。三月震澤(太湖)霪雨。蒲松齡(1640—1715)卒,七十六歲。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農歷七月十五日曹寅女訥爾蘇王妃最後壹個兒子(第四子)訥爾蘇第七子愛新覺羅·福端出生。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六月曹_折後康熙批雲:“爾雖無知小孩,但所關非細。”可見織造壹職,不僅為皇帝搜羅物資,實亦皇帝耳目。皇十四子胤_十二月起程平亂。曹寅的長婿平郡王納爾蘇就是胤_的得力助手。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十壹月,曹_報李煦之母文氏病故,年九十三歲。(李煦的母親文氏,也是康熙的保母)。康熙六十年1721年刊《上元縣誌·曹璽傳》記載,曹_“字昂友,好古嗜學,紹聞衣德,識者以為曹氏世有其人雲。”康熙六十壹年1722年壬寅正月舉行千叟宴。十壹月康熙病逝。遺詔皇四子胤_繼位,是謂雍正帝。冬,李煦卸蘇州織造任。李煦***做了三十年的蘇州織造,又兼了八年的兩淮鹽政。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命總督查弼納查追審理李煦任內虧空,籍家,並逮捕子女家口人等,李煦於雍正五年流放黑龍江,二年後病死,年七十六。四月,下令各省開豁樂戶賤籍。
雍正年表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曹_奉旨交怡親王允祥(1686年——1730年)看管。十月十六日內務府檔雲:李煦家屬仆人人數***二百二十七名口,其中有李煦之婦孺十口。曹雪芹或出生於這壹年。雍正下令在全國推廣育嬰堂、普濟堂雍正三年(乙巳1725年)據《明清宮藏地震檔案》記載: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五日(1725年6月5日)農歷乙巳壬午月癸巳日,江寧(今南京)地震,按四月二十八日兩江總督查弼納有奏折[5]。十二月年羹堯賜自盡,家產抄沒入官。是年為避諱孔丘名,除四書五經外,凡遇“丘”字都應加耳字旁為“邱”。雍正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占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余畝擴大到三千余畝。雍正四年(丙午1726)曹_兩次因織緞粗糙分別被罰奉壹年和詰責追賠。五月曹寅的妹夫傅鼐,革職,遠流黑龍江。七月,曹寅的女婿納爾蘇以“貪賄”的罪名,削去平郡王爵,在家圈禁。其子福彭襲爵。雍正六年(戊申1728)約在年初,因江寧織造員外郎曹_等騷擾驛站案內,加上曹家內部有人告發轉移財物,曹_獲罪抄家逮問(家人大小男女含仆人114口)。抄家前,曹_罷任,由怡親王胤祥傳奏查辦。雍正將抄沒之房地人口財產全部賞給隋赫德。可見抄家並非為了充抵虧空。曹_***做了13年江寧織造。曹_家口回京,住蒜市口,少留房屋,以資養贍。是年曹_的遺腹子當十四歲。雍正七年(已酉1729)敦敏(1729—1796後)生。字子明,號懋齋,著有《懋齋詩鈔》。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的五世孫,理事官瑚_的長子。因阿濟格早被奪爵,所以他這壹支遠不如其他宗室貴族_赫。敦敏在乾隆三十壹年授右翼宗學副管,40年改授總管。他和曹雪芹大概是在宗學裏相識的。相識後。他們之間往來頻繁,非常友好。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敦誠(1734—1791)三月初壹生。為敦敏之弟,字敬亭,號松堂,別號庸閑子。15歲(1748)過繼於其堂叔寧仁。著有《四松堂集》(北大圖書館藏抄本《四松堂詩紗》,內容比本刊多)、《鷦鷯庵雜詩》等。曹雪芹的好友之壹。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八月,雍正帝於圓明園病危,弘歷繼位,是為清高宗弘歷,改元乾隆。九月初三日,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彥(曹世選之子)得誥封為資政大夫(二品的虛銜等級),原配歐陽氏、繼配袁氏得封為夫人。曹雪芹叔祖曹宜(荃)尚在,官職是護軍參領兼佐領、加壹級(是正白旗包衣第四參領兼第二旗鼓佐領(從三品))。曹_起用為內務府員外郎。
乾隆年表上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項“罪款”,家復小康。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種節(書中餞花會)。乾隆三年(戊午1738)高鶚(1738—1815)約於此年生。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舉。是年,康熙太子胤_之長子弘皙謀立朝廷,暗刺乾隆,事敗,後被剝奪親王爵位。雪芹家可能被牽累。雪芹其後曾任內務府筆貼式或在宗學差事。乾隆八年(癸亥1743)墨香(1743—1790)生。名額爾赫宜,是敦誠的三叔父。是《紅樓夢》最早的愛好者,抄藏者,後來明義即向他借讀《紅樓夢》。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6月5日(農歷四月二十五)生日這壹天又是芒種,到甲戌正好十年。曹雪芹或在應是開始構思撰寫紅樓夢的。敦敏16歲。敦誠11歲,入宗學。黃克顯,稽查宗學的孫灝,都是詩文名家,給敦敏兄弟較大影響。他兩人本是胞兄弟,父親名瑚_(1710-1760),但敦誠在15歲時出繼給叔叔寧仁為嗣了。他們是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的第五世孫。敦誠於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松亭關做稅吏時,有詩寄曹雪芹:“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曹雪芹生活困難,居處有幾次遷移。傳說他自祖傳大宅遷出後,曾住北京西單刑部街,又曾移居崇文門外的臥佛寺,最後約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不得不遷往西郊。敦敏、敦誠與雪芹交好,為曹雪芹的摯交。傳說他們兄弟二人有壹次帶幾罐好酒去西山看雪芹,雪芹家貧,無奈之下竟采摘瓜花做下酒菜,此事讓敦誠終生難忘,有“瓜花飲酒心頭樂”句,膾炙人口。敦敏後來詩中有“燕市哭歌悲遇合”,敦誠詩中有“勸君莫彈食客_,勸君莫叩富兒門”,大約都是指曹雪芹這壹時期的生活而言。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此年前後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應是專心創作,“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八月十四日夜,敦敏、敦誠到宗學與雪芹、蔔宅三(浙江人,在宗學擔任助教壹類職務)飲酒夜話。約在是年,曹雪芹從北京遷至西郊香山健銳營壹帶。據說,初住香山四王府和峒峪村中間壹帶地方,後又遷到香山腳下鑲黃旗營的北上坡。在曹雪芹離開宗學之後到去西郊之前還有過壹段投親靠友的辛酸生活。乾隆年表中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曹雪芹到西郊後結交了壹位好友,姓張,字宜泉,旗人,以教私塾為生。他的家庭多故(從他《分居嘆》壹詩中可以知道他父母雙亡,兄嫂見棄。“亡家剩壹身”),嗜吟好飲,坎坷窮愁,孤獨憤激。其傲骨壯懷、詼諧放達,與曹雪芹有相似之處,因此二人情投意合。在他的《春柳堂詩稿》中,就有七首詩(如《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專門寫他跟曹雪芹往來的。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甲戌本前40回本於此年或後誕生。有“壹事無成,半生潦倒”,“十年辛苦不尋常”字樣。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此即二評)“脂硯齋““樹倒猢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傷哉,寧不痛殺!(甲戌本眉批)”,推算批者當時至少40歲。曹雪芹友人於景廉(字叔度,江寧人,從征傷足)難於謀生,自京來訪。雪芹初次以紮風箏的技術教於他,幫助他解決了生計問題。此事約在是年或稍後。乾隆二十壹年(丙子1756)脂批於庚辰本第75回前記雲:“乾隆二十壹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對清。缺中秋詩,俟雪芹。”是為當時書稿進度情況。脂硯齋實為之助撰。乾隆二十二年(丁醜1757)靖藏本第四十壹回有眉批“尚記丁巳春日謝園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醜仲春,畸笏”。二月,敦誠(時方24歲)因侍親隨任(到山海關稅卡做司榷小官)。秋天,敦誠作詩《寄懷曹雪芹》,其中“揚州舊夢久已覺”句下自註“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疑為其後人所加)”。乾隆二十三年春(戊寅1758年)曹雪芹又遷徙白家疃。是年未見批語。曹雪芹客夏間遷居白家疃(在西直門外約50裏),蓋了四間茅屋定居下來,直到去世。據敦敏《瓶湖懋齋記盛》(“懋齋”是敦敏的齋名,“瓶湖”即北京宣武門裏西南城角的太平湖)記載:曹雪芹的住處“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間,斜向西南,築石為壁,斷枝為椽,垣堵不齊,戶牖不全,而院落整潔,編籬成錦,蔓植杞藤?”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本”《石頭記》抄本,始有“脂硯”批語紀年。庚辰本第20至28回,有署己卯脂硯的眉批***24條。冬,脂硯齋開始四評《石頭記》。現存41整回,2個半回(另有抄配2回,其中三個整回兩個半回是發現的)稱“脂怡本”(怡親王府藏本)。“脂怡本”又稱“己卯本”。脂評中註明“己卯冬”之批語***24條。約在是年或後曹雪芹曾南遊江寧。南遊原因不明,可能是因家住南京60年之久,去看望落戶的族人;也可能為其他家務私事。傳曹雪芹曾於此時前後任兩江總督尹繼善(1695-1771)的幕僚。尹繼善請雪芹為幕的經過也有待進壹步考查。這次去江寧,閱歷山川,憑吊舊跡,聽話往事,豐富了曹雪芹的生活。張宜泉有《懷曹芹溪》壹詩,當作於雪芹南遊期間,詩雲:“似歷三秋闊,同君壹別時。懷人空有夢,見面尚無期。掃徑張筵久,封書畀雁遲。何當常聚會,促膝話新詩。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頭記》,皆“硯齋四閱評過”。自第五回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字樣。應屬脂硯齋評。庚辰有眉批: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後返京,友人詩每言“秦淮舊夢人猶在”,“官頹樓夢舊家”,皆隱指《紅樓夢》寫作。是年未見批語。初秋,敦敏寫過壹首懷念友人的詩,其中有“故交壹別經年闊,往事重提如夢驚”之句,可能是指雪芹南遊、經年未歸而言。重陽後不久,敦敏偶然到友人明琳家養石軒閑話,“曹君沾別來已壹載餘矣,偶過明君琳養石軒,隔院聞高談聲,疑是曹君;急就相訪,驚喜意外!”可能此時雪芹前妻已死,稍後續娶。
乾隆年表下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質酒歌》“秋曉遇雪芹於槐園”,記雪芹秋末來訪***飲情況。曹雪芹給敦誠所作《琵琶行傳奇》題詩。楊鐘羲《雪橋詩話》:敬亭嘗為《琵琶亭傳奇》壹折,曹雪芹(沾)題句有雲:“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雪芹為楝亭通政孫,平生為詩,大概如此,竟坎坷以終。四月至九月,脂硯齋第五次評註《石頭記》。脂批:“壬午重陽”有“索書甚迫”之語。重陽後亦不復見批語。當有故事。庚辰本第12至28回,有署壬午畸笏的眉批***45條。甲戌本第壹回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字樣的評語。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詩邀雪芹三月初相聚(為敦誠生辰)。未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春,曹雪芹去世。敦誠挽詩:“曉風昨日拂銘旌”,“四十華年太瘦生”,皆為史證。敦誠《挽曹雪芹》詩兩首(據《鷦鷯庵雜記》抄本):四十蕭然太瘦生(《四松堂集》刊本作“四十年華付杳冥”),曉風昨日拂銘旌(刊本作“哀旌壹片阿誰銘”)。腸回故壟孤兒泣(自註: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刊本作“孤兒渺漠魂應逐”,註同),淚迸荒天寡婦聲(刊本作“新婦飄零目豈瞑”)。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欲有生芻吊(刊本作“故人唯有青山淚”),何處招魂賦楚蘅(刊本作“絮酒生芻上舊垌”)開篋猶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雲。三年下第曾憐我,壹病無醫竟負君。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他時瘦馬西州路,宿草寒煙對落曛。(此首刊本無)敦敏《河幹集飲題壁兼吊雪芹》(河幹指潞河,敦敏家墓地在此,李煦家墓地亦在此。有人說,曹家通州本有典地,其墓地似有在東郊可能)張宜泉有《傷芹溪居士》(自註: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庚辰本第二十五回有署“乙酉冬雪窗,畸笏老人”眉批壹條。乾隆三十壹年1766丙戌敦敏任右翼宗學副管。敦誠補授太廟獻爵的官職,他自雲“承母旨”才做官的,他的母親1771年死去,他1773年即辭官。同年,敦誠才和永忠相識。永忠1770年任右翼宗學總管,與敦敏***事。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夏,庚辰本畸笏叟有批。第十六至二十八回有署“丁亥”“畸笏”得評語(眉批)***27條。敦誠叔父墨香(《紅樓夢》的愛好者,收藏者)把《紅樓夢》借給永忠閱讀。畸笏二批《石頭記》。靖藏本第二十二回有“此回未補成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畸笏”評語,又有:“?前批知者聊聊(寥寥),(不數年,芹溪、脂硯、杏(松?)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壹枚,寧不痛殺!”評語畸笏叟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靖藏本第十八回回前有署“戊子孟夏”評語壹條畸笏叟永忠作《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可恨同時不相識,幾回掩卷哭曹侯。此三絕句上有瑤華(乾隆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批語:“此三章詩極妙。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余聞之久矣,而終不欲壹見,恐其中有礙語也。”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有註明“辛卯冬日”的評語壹條畸笏叟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曹_的遺腹子(或名曹天佑)六十歲(若活著)。甲戌本:"甲午八月"“脂硯”有批(時間存疑)。甲戌本第壹回有署“甲午八月(或曰甲午人日)淚筆”的評語壹條。屬脂評。因為批語中有“:“?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哭雪芹,淚亦待盡?唯願造化主再出壹芹壹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之說。畸笏三批《石頭記》。這是脂批中最晚的年份。1779乾隆44己亥約在同年,敦誠《寄大兄(敦敏)書》中說:“每念故人如立翁,復齋,雪芹,寅圃?不數年間皆蕩為寒煙冷霧?”,表示對故友的懷念。1780乾隆45庚子敦誠為故人遺作詩文集《聞笛集》題詩,詩中兩次提到曹雪芹,壹雲“詩追李昌谷”,壹雲“狂於阮步兵”。《聞笛集》中必有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