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佚名 年級:高中 發表時間:2008-7-3 11:12:28 瀏覽次數:477
初以為,鄉村便是童話的樂園。它褪去了城市的浮華,洗盡了塵世的繁雜。它也許是梵高畫布上的阿爾,有明鏡般純粹的藍天,有油彩般絢爛的花海,那金黃的向日葵在陽光的哺育下長出希望的種子;它也許是陶潛詩中的田園,在霧氣迷蒙中演繹著仙侶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輕灑,便是悠然遊然。
那只是詩中畫中的鄉村,當我們真實的走進鄉村,用心去感知鄉村,便會發現,我們的鄉村在經歷著苦痛。那裏也有陽光,那陽光不是溫暖而是毒辣地炙烤著這片土地。遠望去,土地上那個佝僂的背影,在朝夕間,在春秋中,在這片土地上耗盡心力。他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他的汗水滋養了這片土地;他在這片土地上學會堅強,他的腳步堅實了這片土地;他生於黃土又歸於黃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風暴來了,他的心如那田間搖曳的莊稼般顫動,他的淚水在他滿是溝壑的臉頰上縱橫,如那淹沒田間的水,層層漫過他的心田,浸沒他的呼息。幹旱來了,莊稼如他枯瘦的身體壹般搖墜,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豐收,他混沌的眼幹涸空洞。
他們也有快樂的時候,只是這種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們最大的幸福就是豐收,飽滿的谷粒仿佛是壹粒粒珠寶,他們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們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風調雨順,他們只想也只要這樣平凡的生活。
這樣的鄉村會不會讓我們感到失望,當我們面對這樣的圖景?而其實,鄉村正因這份殘酷的美麗而更見真實。感受鄉村,別總是做壹個悠閑的觀光者,在體味它的寧靜與純凈的同時,給它的苦痛多壹點目光,給它的辛苦多壹點理解與悲憫。
感受鄉村,感受農耕文明跳動的脈搏,感受中國最渾厚的吶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潤的血汗;感受中國農民最純樸的執著與堅忍,感受中國農民所經歷的苦痛與無奈。
當我們用鄙夷的目光看著他們,我們是否想過是他們用血汗帶給了我們生的希望。
看中國的農民用最卑微的姿勢在中國的歷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鄉村!
江蘇高考作文拔尖之作三:好奇心
--------------------------------------------------------------------------------
作者:佚名 年級:高三 發表時間:2008-6-27 9:25:56 瀏覽次數:640
為什麽?
兩個人都長年紀了,相距不過幾米的屋子,有什麽必要隔幾分鐘就喊壹下?
每次去奶奶家,這件事總是會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聾,還能瞇著眼在屋裏做針線。大她三歲的爺爺便不行了,不願走動,總是坐在藤椅上曬太陽。
相隔不過幾米,奶奶過幾分鐘,便會放下活兒,“老頭子!”奶奶這麽叫。
爺爺不應,奶奶便急,邁著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爺爺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於是孩子般地笑嗔:“這個死老頭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這樣的事天天發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悶嗎?沒有人說話?那她為什麽只喊壹下而不是和爺爺嘮嗑呢?
喊爺爺做什麽呢?還這麽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見爺爺好好的,滿意離去的背影。陽光總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鋪在奶奶身上,每每這樣的畫面閃爍著溫暖的光輝。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應便好呢?我好奇地繼續想。
那好。再有這種事發生時,我便捂住嘴,學爺爺的聲音遲緩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別出來,無論我用布還是用棉花捂以求聲音的逼真。“細丫頭在這兒搗亂……”奶奶皺紋滿布的手會輕拍我,以示責備。微微笑。
奶奶依舊。
我的好奇心不減反增。
算了,我破釜沈舟。“奶奶,妳老這麽喊來喊去做什麽呢?也不嫌煩。”
奶奶看我,寬容地笑:“丫頭,妳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濕了。是花蕊中的壹滴露。連日以來如同小蟲壹樣不斷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妳在,就心安的。這是人世間最最美麗的風景。粗茶淡飯有什麽要緊?年華老去有什麽要緊?妳在,就心安。
我想,所謂愛,便是如此。就是我所愛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見的地方,我手夠得到的地方,我能夠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著。
我慶幸我擁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曉奶奶壹輩的關心,溫情與愛。我知道了,那聲聲呼喚是在說,有妳在,整個世界,都在。
點評:奶奶的言行,的確讓孫女好奇。於是,調皮的“丫頭”對奶奶進行了壹番“偵察”,結果“偵察”到了“人世間最最美麗的風景”——濡濕了人們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壹滴露”!此文是敘寫日常生活的規範的記敘文,能在“尺水”中“興波”,能用鮮活的細節描寫展示澎湃的內心波瀾,讀來意味無窮。這是2008年高考記敘文的拔尖之作,相當難得。今年的記敘文特別少,這種冷落“記敘”的動向,值得下壹屆高三師生警覺和深思。(盧惠紅)
語文教師同題寫08浙江高考作文:感受鄉村
--------------------------------------------------------------------------------
作者:張同華(… 年級:不限 發表時間:2008-6-23 14:32:24 瀏覽次數:467
我是土生土長在農村的,二十幾年前的鄉村生活,恍如昨日。
吃是頭等重要的事,不必說過年時待客非得燒個十八碗二十碗,也不必說春雷響過挖三根春筍來燒壹碗油燜筍,單說平日裏的菜蔬就已讓人神往:要燒湯了,院邊摘壹根絲瓜,雞棚裏母雞剛下的蛋還有余溫呢,壹會兒壹大碗絲瓜雞蛋湯就端上了桌;要吃毛豆,田埂邊見縫插針種的毛豆拔壹棵,鹽水煮毛豆是上好的下酒菜;要吃小白菜,自留地離家不過二十米,掐壹把,碧綠鮮嫩的,炒炒吃,翻三下鍋鏟就熟……鄉村似乎到處是菜園,番茄、黃瓜、茄子、花生、玉米、豇豆,紅的、黃的,青的、紫的、綠的,看不完的風景,變不盡的顏色,自然本色到家。鄉村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摸螺螄、釣甲魚、捉黃鱔,能讓飯桌添壹些葷腥。
最想念家裏的西瓜。那時父親還健在,他雖生在農村,卻也讀過不少書,剛改革開放時,他日思夜想的就是發家致富,那時的他不年輕了,卻有使不完的勁。跟著父親在瓜田裏勞作是辛苦的,晚上還在瓜田的草棚裏守瓜。二十幾年前,西瓜還不是平常的吃食,不太有人家種瓜。村裏人見妳家瓜熟了,摘個吃吃,這能叫偷麽?妳若守著,村裏人就不好意思壹而再、再而三地嘗鮮。想念和父親壹起在瓜棚的日子,總喜歡聽他天南海北地聊,蚊蟲叮咬的煩惱都被聊天的樂趣趕跑。那時的天很藍,星星很亮,土地特有的清香我真真切切地享受著。父親故去已整十三年,土地的清香我早已木知木覺。
住在臺門的好處不多,不便卻不少。我家所在的臺門是合圍成正方形的幾戶人家,壹律兩層樓,地勢低窪,壹到汛期,便水漫金山,於是先搶救要緊的東西,米啊這些先搬上樓,瓶瓶罐罐搬上八仙桌,以防漂浮出去撞破。忙完後大人們看水漲,小孩成群結隊地玩水,反正幾乎每年要來壹兩次,大家都習慣了,碰上旱年,大家還奇怪怎麽沒發大水。臺門除了漲水,還有就是狹小,幾乎都是每戶人家壹樓壹底,夏天悶熱無比,到堤上乘涼是每人必做的事,有捧著飯碗就出來的,男人們習慣點根煙,女人們搖著蒲扇,“劈劈啪啪”趕蚊子的聲音不絕於耳。男人們在雙搶忙完後津津樂道的是稻谷的產量,還會比誰家的孩子會讀書;女人們有的在渠道邊洗洗涮涮,有的抱著幾個月大的嬰兒逗玩著,還不知疲倦地亮著大嗓門。那時奶奶還在,七十來歲了,吃齋念佛,壹臉慈祥,農忙時她會煮了點心,燒了茶水,送到田埂上。現在壹閉上眼睛還能看到奶奶邁著小腳、拎著茶水上田埂的模樣。
臺門的冬天是熱鬧的,家家搬了椅子板凳到院子孵太陽,男人們抽煙、喝茶,女人們織毛衣、補衣服,於是東家長西家短的故事在懶懶的冬日裏飛揚了。
臺門早拆了,如今家家戶戶都是三四層樓房,白墻黛瓦,鋁合金窗,再裝幾臺空調,有序地矗立著,壹派新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農村也難得見到泥土了,哪條道不鋪上水泥?好些人家買了汽車,大家可不想車子開過塵土飛揚。村邊的工廠日夜機聲隆隆,鄉村的寧靜越來越稀罕了。
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的我,現在偶爾回鄉也會水土不服。走在鄉間的水泥路上,吃著超市買回的菜,夏天躲在空調的陰涼裏,心中總想起二十年前的璀璨星光和那舊時的芳香。
葉永烈高考作文:他們
--------------------------------------------------------------------------------
作者:葉永烈 年級:不限 發表時間:2008-6-19 14:01:16 瀏覽次數:448
我在美國紐約結識他們——父與子,純屬偶然。
那是在紐約街頭,居然有壹位導遊手舉著壹面五星紅旗,為遊客帶隊,引來眾多美國人的註目。
美國仿佛是星條旗的海洋。在美國很多高樓大廈頂上,壹年到頭飄揚著星條旗。很多美國人在家門口掛起星條旗,在集貿市場的小攤上掛起星條旗,就連轎車的車尾也貼著壹面星條旗……在如此眾多的星條旗之中,難得壹見五星紅旗。我只在中華人民***和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頂上以及紐約聯合國大廈前面的廣場上,見到五星紅旗。正因為這樣,他在車水馬龍的紐約街頭高舉五星紅旗,理所當然吸引無數人的目光。
他四十多歲,中等個頭,穿壹件鮮紅的滑雪衫,在美國旅遊社裏擔任“紐約壹日遊”的華語導遊。我到過紐約。這壹回,再度來到紐約,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重遊紐約的主要景點,參加了“紐約壹日遊”,結識了這位手舉五星紅旗的導遊。
他說,現在中國強大了,從中國大陸前來美國、前來紐約的朋友越來越多。中國朋友們到了紐約,總想好好認識壹下這座世界超級大城市。打起五星紅旗導遊,使中國朋友感到特別自豪。再說,用鮮艷的五星紅旗帶隊,也便於讓旅客們在萬頭攢動的紐約市區找到導遊。
美國旅遊社的人員精幹,導遊兼司機於壹身。他熟悉紐約的大街小巷,駕車在車流似潮水的紐約,如魚入水。壹邊駕車,壹邊用標準的普通話向遊客解說。
我猜想,他來自中國大陸。壹問,果真如此。他告訴我,他的經歷跟時代“同步”:在“文革”中他當過“紅小兵”;粉碎“四人幫”之後,在“國旅”當過司機;在“改革”歲月,當過房地產公司總經理;然後隨著“開放”大潮前來美國做生意……
他在美國當導遊,純屬偶然:新來乍到紐約,他買了旅遊票,參加旅遊團。在半路上,旅遊車出了故障,拋錨了。司機怎麽也修不好,萬分焦急,打電話請老板趕緊派人前來修理。這時候,他捋起袖子,三下五除二,修好了。司機問他怎麽這樣內行,他回答說在國內時幹過這壹行。這消息傳到旅遊社的老板耳朵裏,老板急急找他,懇請他重操舊業。老板如此著急,是因為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越來越多,而會講普通話的導遊實在太少。過去,紐約華人旅遊社的客源主要來自港臺,所以導遊也來自港臺,用英語、粵語、閩南語解說。眼下,中國大陸“富”起來了,大批中國大陸遊客湧來,急需會講流利普通話的導遊。他不僅會講壹口不錯的普通話,而且英語、閩南語、粵語也都行,何況會駕車、修車,又有旅遊社的工作經驗。老板理所當然“盯”住了他。就這樣,本來準備在美國經商的他,在紐約當起了導遊……
也正因為他來自中國大陸,對五星紅旗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在到處飄揚著星條旗的紐約,打起了五星紅旗。他手中的這面五星紅旗,也招來了“麻煩”,“臺獨”分子曾經警告他,妳在紐約舉五星紅旗,當心妳的腦袋!他置之不理,照樣舉著五星紅旗!
使我感到驚奇的是,那天下午,在壹個旅遊點,壹位西裝革履的小青年,帶著壹個華人旅遊團,跟他相遇。他拍著小青年的肩膀,顯得非常親熱。我發現,那小青年手中,也舉著壹面五星紅旗。
我問他,這小青年也是妳們旅遊社的?他搖搖頭說,是另外壹家旅遊社的。我又問,小青年也舉五星紅旗,是向妳學的?他哈哈大笑起來,告訴我其中的“秘密”:“他是我的小子!”
這下子我明白,“哦,‘子承父業’,兒子也當導遊。”
他卻搖頭。他說,兒子在紐約上大學,今天有空,到旅遊社打工,賺點零花錢。不過,兒子不好意思到老子工作的這個旅遊社打工,總是到別的旅遊社當“臨時導遊”。
他還告訴我,兒子的普通話比他更“標準”。兒子不僅英語流利,還會講西班牙語、日語,有時為來自歐洲團、日本團當導遊。小子比老子厲害多了,這叫壹代勝過壹代。我註意到,他在誇“小子”的時候,臉上充滿自豪感。
從早到晚,他在寒風中陪遊客遊了壹整天。入夜,“壹日遊”結束,下起了大雪。照理,他把車子開到指定的地點,宣布解散就行了。他卻不,順路把壹位位遊客送到了地鐵口或者公***汽車站。他還把手機號碼抄給我,如果我在紐約有什麽事要他幫忙,打壹個電話就行……
他們——這對特殊的父與子,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以至當我寫作這篇命題作文《他們》時,記憶屏幕上立即閃現了他們和他們手中的五星紅旗。
2008-6-7中午·上海
浙江08高考作文同題寫作:猶是春閨夢裏人
--------------------------------------------------------------------------------
作者:劉子瑜(2… 年級:不限 發表時間:2008-6-23 14:40:30 瀏覽次數:556
題解:城市和鄉村都是我們的棲居空間,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當我們從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觸和期望。請妳觸摸城市或感受鄉村,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城市是妻子,鄉村是母親。
城市細致而又寧煦,是妻子手中暖融融的毛衣,是萬家燈火中的壹抹溫馨;
鄉村粗糙而又溫暖,是媽媽手上厚厚的老繭,是萬籟俱寂時的壹聲嘆息。
城市是開放靚麗的,她恣意的展示著個性與時尚,卻恨不能躥上潮流的風口浪尖縱情揮舞;
鄉村是淳樸拙稚的,她身著粗衣短褐,散發著泥土甜腥又芳香的氣息,卻難掩臉上的憨態。
城市擁擠,摩肩接踵,令人難抑窒息;
鄉村空曠,駐足遠眺,卻又平添孤寂。
城市的陽光有些狹隘,穿梭在弄堂裏,斜射進樓房裏,憋屈又無奈;
鄉村的陽光慷慨大方,遊走在空氣裏,跳躍在田野上,恣情而唯美。
城市的風莽撞郁悶,有種無處發泄的苦惱;
鄉村的風活潑奔放,透著野性難馴的享受。
城市的月總是霧蒙蒙的,讓遠在他鄉的遊子看不清,猶如眼瞳上不經意間罩上的陰翳,水汽迷離間湧起壹懷愁緒;
而家鄉村頭的月是疏朗寧靜的,明朗的能壹直看到月中桂樹上的玉兔,引起遐思壹片。
城市的鋼筋水泥間透出冷峻而嚴肅的神態;
鄉村的泥土瓦礫中現出自然而親切的神情。
城市的女人富態雍容,舉手投足間有種與生俱來的距離感;
鄉村的女人樸實真切,壹顰壹笑中都誠心誠意的好像足下的壹捧土。
城市的男人服飾整潔,中規中矩,淡淡的煙草中有種知識分子的儒雅;
鄉村的男人衣著隨意,不修邊幅,濃烈甚至嗆鼻的煙葉裏是滿不在乎的魯莽。
城市的呼吸浮在燈紅酒綠間,壹片燦爛旖旎;
鄉村的喘息躺在綠野田園裏,壹派自然和諧。
城市是覆著濃重色彩的油畫,厚重又絢爛,對所有的細節不遺余力的加以臨摹,有壹種人工精心雕琢的美;
鄉村是滴了壹滴清水暈開的宣紙,單薄而空靈,壹切似乎理所當然的粗糙,又溢出天然的神秘。
城市是漂亮的,這裏有安逸的池塘,映日的荷花,還有流光溢彩的虹霓;這裏樓盤高聳,車水馬龍,壹派繁華見證著歷史的進步;
鄉村是美麗的,這裏有寧謐的田野,接天的翠碧,還有此起彼伏的蛙鳴;這裏小路蜿蜒,炊煙裊裊,壹豆燭光裏流露著我們自始至終追求的平和安定。
夜宿春紗帳,陪在身旁的是妻子,時常在夢裏出現的卻是母親。
因為,
妻子是靈魂的伴侶,母親卻是永遠的精神寄托,
就如同,
城市,鄉村。
老鷹哲學(高三)
--------------------------------------------------------------------------------
作者:佚名(雲… 年級:高三 發表時間:2008-6-23 14:14:43 瀏覽次數:409
南太平洋上的小龜縱然聰明,不過,最終還是葬身鷹腹!自然界中鷹享有盛譽,仔細總結,發現其有以下三個特點,稱之為老鷹哲學。
老鷹哲學之壹:看清事實
看清事實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小龜們看到偵察兵爬進了大海,便以為壹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來,結果呢?只能遭受滅頂之災。而老鷹卻正好相反,它們看清了還有成千上萬隱蔽在沙中的小龜,結果大獲豐收!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看清事實,否則會讓我們遺憾終生!司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而遺憾惱怒嗎?我們不也經常因廣告效應而買到壹些偽劣產品嗎?所以,我們需要看清事實。看清事實是壹種智慧。
老鷹哲學之二:引而不發
老鷹沒有因遊客的出現而放棄狩獵,它在等待機會,遊人走了,它的機會便來了,最終它成功了!
戰爭中的“誘敵深入”不也正是這樣嗎?我們經受住小的誘惑,是為了垂釣更大的獵物,讓更多的敵人進入我們的包圍圈,壹舉將它們殲滅!現實生活中不也這樣嗎?我們壹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漲到壹個很高的價位時,我們才把手中的股票拋售出去。這不正也是壹種智慧嗎?很多時候,我們同樣需要引而不發!
老鷹哲學之三:堅持不懈
老鷹沒有因遊客的出現而放棄了這次捕食,它堅持了下來,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人難道就不是這樣嗎?蘇武牧羊幾十載,最終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是他的堅持不懈;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她沒有放棄,與各種不利因素作鬥爭,最終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而成為殘疾人心目中的偶像,這是她的堅持不懈;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這些都是他們的堅持不懈;八年抗戰,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這也是堅持不懈……
偉人尚且如此,我們平凡人難道不應該這樣嗎?
堅持不懈是壹種智慧!
這便是老鷹的哲學!有了它,老鷹得以捍衛自己的領空,稱霸壹方,無人匹敵!
學習老鷹的哲學,我們便能駕馭著老鷹的智慧,長出壹雙堅強的翅膀,以壹雙銳利的雙眼,自由搏擊於長空!
點評:
今年高考作文試題的開放性大,可供切入和展開的角度多,有壹定的審題難度。但思維靈活、善於彰顯寫作個性的同學,總能準確找到施展身手的最佳切入點。本文作者即是壹例。
在原材料中,老鷹似乎不太重要。如果以“好心辦壞事”、“不要破壞規律”等立意,它只是幫助完成主題的配角。本文作者卻另辟蹊徑,從老鷹身上挖掘到符合題意的因素,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寫出了壹篇見解新穎、層次清晰、論據充足、很有創意的好文章。行文中,他聯系古今名人的事例,聯系社會現實生活,將老鷹哲學的三個特點闡述得通俗易懂,明晰透徹。
文章文風樸實,用詞貼切,語句幹凈利落。讀起來很順暢,很舒服。在高考這樣緊張的環境中能寫出這樣從容不迫的好文章,顯示了作者很好的寫作功力。“老鷹哲學”的提法是本文的創新點,但也有需商榷之處。
福建高考滿分作文“人生三境”
--------------------------------------------------------------------------------
作者:佚名 年級:高三 發表時間:2008-7-4 14:38:03 瀏覽次數:571
三個人走進商店,各自買了果汁,咖啡以及礦泉水,原因是他們各自喜歡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覺。
讓我們來設想壹下,假若三位顧客年歲相異,恰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麽該是少年喜歡那甘甜,中年人品嘗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將這三味推之於人生,不亦妙乎?
我們在世上走著,都要經歷少年、中年及老年三個階段,從少年到中年的蛻變,從中年至老年的風化,不啻是身體的成長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長,心境的漸變。
少年時,熱愛那甜甜的滋味。少年總愛用美好的幻夢來裴點世界。這時候的我們,還單純、還稚嫩,在激情中燃燒自己。我們“少年不識愁滋味”,我們可以自得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們徜徉在對未來的希望之中,年輕氣盛,盡管“糞土當年萬戶侯”!少年是壹個熱愛美好的境界,是以,許多在少年時已嶄露頭角。“數學王子”高斯年輕時已譽滿世界;年輕的丁俊暉向世界冠軍叫板;仍帶著稚嫩的郎朗正優雅地為人們送來悅耳琴音……少年時,不言愁,雄赳赳地向人生進軍。中年時,已識了嘗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歡又苦又甜的感覺。人生至此,宛若壹杯香茗,我們在苦味中挖掘甘醇。這又是另壹境界。中年之時,事業與人生大都處於鼎盛之時,許多人生的無奈亦已盡收心底,氤氳出了更為成熟穩重的眼光看世界。“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中年就是壹種繼往開來的承接時期。攜幼負老,中年又是個責任的時期。惟咖啡,苦甜參半,才彰顯中年之況味與魅力。
到了老年,大約人生之百味已遍嘗。互相幫助之甘甜,夢想之芬芳,責任給人的愁與樂,落井下石之苦極,過河拆橋之辛辣……最後糅雜成了什麽?卻是壹瓶礦泉水。正如白色,其實是由七色匯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於飽經風霜之後,心底經過大風大浪歸於平靜。世界的風浪,擊不起心底壹絲漣漪。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壹雙真正寵辱不驚的眼看世界潮起潮落,花開花謝。也只有這般閑適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卻濃郁的感覺。
人生必然是這樣,漸行漸遠。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還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從單純到復雜,又歸於平靜簡單的周而復始。而我們要做的,是享受每壹種滋味,感受每壹種境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提純生活之意義。
點評:
將試題材料中的三個人依次設定為少年、中年、老者,並進而敘述人生三個階段所體驗的不同“滋味”。這是作者整體把握材料進行構思立意的視角。
新材料作文,雖然不強求文章開頭引述材料,但本文開篇貼緊原材料,第壹段從因果關系概敘材料,第二段亮出自己的立意 (“設想”)。這樣,文路清晰,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內容上,難得該考生正值青少年,卻對中年、老者的“滋味”也有壹番心得;自然,這是作者從觀察和閱讀中得來。 (俞發亮)
點評:平淡是壹種享受(原題淚魂)
--------------------------------------------------------------------------------
作者:李遠航 年級:3 發表時間:2008-4-22 10:42:13 瀏覽次數:801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好壹首《歸園田居》,好壹個視功利為糞土的陶淵明,好壹派平淡的生平。
陶淵明的詩應是《飲酒其五》,非《歸園田居》。
轟轟烈烈的生活我不喜歡,驚天動地的舉措我沒有去做過。朋友們,在這個激越的年月裏,我卻鐘愛壹種平淡,因為那是壹種享受。
品壹杯香茗,翻幾頁書,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平淡是壹種享受。
看著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壹種淒美的平淡,卻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嘆息,因為她有著令人羨慕的前半段生活,待到末年時,過著平淡的生活,就耐不住那寂寞了。
李清照的後半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既談不上平淡,也不是享受。
平淡,是壹種享受。桃花源便是陶淵明平淡的暢想的最高境界。在那裏,人們老有所養,幼有所樂,人們盡享平淡的天倫之樂。?
平淡,是壹種享受。劉禹錫“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沒有功名,沒有皇帝的垂青,終於在平淡中明白“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而他在享受平淡中是否悟出了那真意?
平淡,是壹種享受。吳鈞在與朱元思書中,早已告訴了我們。他是壹個享受平淡之人,在富春江中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因為他平息熱衷功名利祿之心,放棄經綸事務之任,他過得平淡、瀟灑,壹種快樂和喜悅溢於言表。?
平淡,是壹種享受。歐陽修雖遭貶謫,但卻在平淡的生活中與滁民同樂,沒有悲嘆,沒有灰心喪氣,而是享受壹種平淡的快樂,所以他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平淡,我是宇宙中之壹員,(此句不通)我不喜歡燈紅酒綠,成名利欲。在平淡中,可以讀古人之心;在平淡中,可以觀自然之美;在平淡中,可以明白事物;在平淡中,可以感動徹悟;在平淡中,可以兼濟天下;在平淡中,可以擁有許多。?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古人有古人的平淡,我也有我的平淡。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樂,快樂即享受。雖然現在的我尚年小,沒有明白那陶淵明的“真意”,但我想讓喧嘩的齒輪在內心停止,讓平淡帶來寧靜的喜悅,這是壹種生活,也是壹種享受。
平淡,也是壹種享受,來自於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