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銘是汪精衛。
汪兆銘,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名兆銘,字季新,生於廣東省三水縣。原籍安徽姿源。汪兆銘原籍是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祖父以上的墳塋都在紹興。其祖父汪雲(1786~1844),字縵卿,號曼亭,系道光二年(1822)舉人,曾在紹興中過舉人,後選授遂昌縣訓導,對當地教育事業頗有貢獻。
至父親汪琡時,舉家遷往廣東番禺。汪精衛父親汪琡(字省齋)是個不得誌的讀書人 ,年輕時先後在廣東三水、曲江、英德等縣做過幕僚,但薪俸不高,對外卻要保持著仕宦人家的體面,生活清苦。1895年至1896年,汪精衛母親、父親相繼見背,1897年跟同父異母的長兄汪兆鏞遊幕於廣東北部的樂昌縣? ,“衣食之費,都仰給於長兄”。
汪精衛少年時期
1922年,汪請溫幼菊畫了《秋庭晨課圖》。汪精衛生活在拘束的家庭環境中,歡樂的氣氛極少。這種境遇非壹日兩日,而是年長月遠,對汪精衛的性格起著鑄造的作用。如此,汪精衛從幼年起就養成了懦弱自卑、優柔寡斷的個性特點。
汪家雖說不富裕或可謂清貧,卻是書香門第。祖父汪漫亭是舉人,當過遂昌訓導;其父汪省齋壹生當幕僚;其長兄兆鏞中舉人,當過樂昌師爺。汪精衛幼年隨父母讀書,接受傳統的封建教育,“在樂昌縣從章梅軒學習文史經世之學”。他們壹家沿著封建時代讀書人的老路向上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