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意思介紹如下:
“革故鼎新”指革除舊的,建立新的。
壹、拼音:gé gù dǐng xīn。
二、成語出處:先秦《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三、近義詞:除舊布新、吐故納新。
四、反義詞:陳陳相因、抱殘守缺。
五、成語寓意:革故和鼎新是事物變化發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過程,革故是鼎新的前提,鼎新是革故的結果。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強調的是革故,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則說的是鼎新。
革故鼎新是新事物和舊事物的更替,是新事物在舊事物的基礎上變化和發展的結果。正如西漢著名文學家揚雄在其著作《太玄·玄摛》中所言:“因而循之,與道神之,革而化之,與時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馴。”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富有創新精神,早在公元前1600年,,商朝的開國君主成湯就把“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九字箴言刻在器皿上,用以時刻提醒自己。
從《詩經·大雅》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這種創新求變的理念不斷被闡揚,不斷告訴人們創新是革故鼎新的實質、核心和根本,也是民族、社會乃至國家發展的重要元素。
“革故鼎新”造句:
1、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俱興,只有通過革故鼎新,才能取得發展和進步。
2、教育界革故鼎新,壹改過去“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正在向素質教育大刀闊斧的邁進。
3、地區文化傳統只有通過革故鼎新才能得到更大的繼承和發展。
4、循環經濟作為壹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對傳統的生產經營、社會管理、消費方式等諸多方面提出了革故鼎新的要求。
5、在改革開放中,面對社會上的陳規陋習,我們能要有革故鼎新的勇氣和智慧。
6、在當今互聯網的沖擊下,通信業必須革故鼎新才能適應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