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開始前,蘇軍人數與德軍相等,炮兵幾乎多2倍(在主要突擊方向),航空兵多50%,但德軍的坦克比蘇軍多1倍。
戰役由西南戰區司令蘇聯元帥鐵木辛哥負責總指揮,5日晨,法西斯德軍發起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G.龍德施泰特元帥)首腦力圖避免在羅斯托夫接近地進行持久戰鬥,打算以坦克第1集團軍的深遠包圍機動。
從北和東北經季亞科沃、沙赫特、新切爾卡斯克迂回羅斯托夫,並合圍第9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
德軍第17集團軍壹部和意大利遠征軍向伏羅希洛夫格勒實施進攻,以牽制南方面軍其余兵力和保障坦克第1集團軍戰果。
主要鬥爭在第9集團軍右翼展開,敵人在此實施主要突擊。
在這裏,德軍4個師,其中包括2個坦克師進攻蘇軍2個步兵師,第9集團軍右翼各兵團依托季亞科沃地域內的防坦克支撐點,順利擊退了敵人的坦克沖擊。
從北和東北經季亞科沃、沙赫特、新切爾卡斯克迂回羅斯托夫,並合圍第9集團進攻第壹日,僅在步兵第186師地帶內就擊毀坦克29輛。?
11月6—7日,第9集團軍部隊實施了強大反沖擊。方面軍航空兵給了防禦軍隊以巨大支援,對德軍坦克集團實施突擊,並從空中掩護地面軍隊,至11月11日前,德軍楔入第9集團軍防禦30公裏,但由於損失重大,“南方”集團軍群首腦被迫放棄其最初企圖。
坦克第1集團軍受領的任務是改變突擊方向,從北實施進攻,以攻占羅斯托夫,至11月16日日終前,該集團軍突擊集團向南推進至格涅拉利斯科耶普加喬夫壹線,11月17日,南方面軍轉入反攻,開始了羅斯托夫進攻戰役(1941),在此役過程中也決定了羅斯托夫爭奪戰的結局。?
11月17日,蘇軍開始進攻,同日,德軍變更兵力部署後,也再度向羅斯托夫方向發起進攻,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從北面向羅斯托夫實施了突擊。
起初,南方面軍的進攻發展緩慢,由於天氣不宜飛行,方面軍航空兵在戰役頭3天未能對陸軍部隊進行必要的支援,第37集團軍進展最大,4晝夜推進30—35公裏,與此同時,德軍利用坦克優勢突向羅斯托夫,並於11月21日奪占該市,獨立第56集團軍被迫退至頓河對岸和羅斯托夫以東。
然而南方面軍突擊集團繼續前進,於26日進抵圖茲洛夫河地區,對奪取了羅斯托夫的敵軍翼側和後方造成現實威脅。
坦克第1集團軍被迫停止進攻,將其壹部兵力從羅斯托夫北調,以便在圖茲洛夫河右岸組織對第37、第9集團軍的防禦,11月27日,南方面軍突擊集團和第56集團軍(11月23日編入南方面軍),從西北和南向羅斯托夫轉入進攻。?
德軍在被合圍的威脅下,開始將其軍隊撤出羅斯托夫,11月29日,第56、第9集團軍部隊在羅斯托夫民兵和遊擊隊配合下,肅清了市內德軍,蘇軍追擊被擊潰的敵人各師時,於12月2日前出至米烏斯河。
在此被德軍預有準備的防禦所阻止,第12集團軍在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該集團軍以頑強的防禦遲滯了德軍進攻,使其未能突向南方面軍進攻軍隊的翼側和後方。
在羅斯托夫戰役中,蘇軍***斃傷德軍2萬余人,擊毀和繳獲德軍坦克275輛、火炮470門,迫使德軍西撤60-80公裏,
羅斯托夫防禦戰役結果,敵人在羅斯托夫附近合圍南方面軍和突向高加索的計劃被打破。
在第9集團軍地帶巧妙組織對坦克的防禦,蘇軍的堅定性和英雄主義精神,對取得戰役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
戰役經驗表明,組織良好的火力配系,首先是炮兵火力配系,以及保持軍隊在防禦中的堅定性,能夠順利抗擊敵人重兵坦克集團的突擊。